安宫牛黄丸市场规模超60亿元,销售渠道以零售市场为主。据米内网数据,2023年,国内安宫牛黄丸三大终端(实体药店、网上药店和医院)市场规模超60亿元。
图表1:2019-2023年安宫牛黄丸零售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亿元,%)
其中,线下实体药店销售规模约52亿元,占整体市场的86.7%,线下实体药店是安宫牛黄丸的主要销售渠道。
分牛黄和麝香原料来源,双天然安宫牛黄丸市场占比过半,单天然产品和人工产品占比均在25%左右,双天然和单天然产品合计销售占比75%左右。
图表2:2023年安宫牛黄丸三大终端市场销售占比(%)
国内拥有安宫牛黄丸生产批文的企业超过120家,目前我国安宫牛黄丸主要品牌有北京同仁堂、南京同仁堂、广誉远、宏济堂、马百良(香港)、中一药业(白云山)、九芝堂、达仁堂、胡庆余堂等。
根据安宫牛黄丸主要中药材原料牛黄和麝香的来源,安宫牛黄丸可以分为双天然(天然牛黄+天然麝香)、单天然(天然牛黄+人工麝香或体培牛黄+天然麝香)和人工安宫牛黄丸。双天然安宫牛黄丸是指同时采用天然牛黄和天然麝香的安宫牛黄丸。
近五年,同仁堂安宫牛黄丸(双天然)长期占据主要市场份额,市占率高达56.4%,远超其他竞品。
当前,安宫牛黄丸市场呈现一超(北京同仁堂)多强(南京同仁堂、广誉远等)格局。
图表3:国内安宫牛黄丸市场主要企业及市场份额(%)
从2016年以来,中药材价格呈持续上涨趋势。一方面是由于是部分品种受自然灾害和种植难度大等因素市场供应偏紧;另一方面则是因中药保健需求持续稳健增长,尤其是2020年后受疫情推动需求上涨,中药材大面积价格快速上涨。
康美中药材价格指数从2020年初的1200点上涨到2024年中的2250点,区间价格涨幅达87.5%。
2020-2024年,白术、猫爪草、冬瓜子、玳玳花、桃花等多种普通药材价格涨幅翻倍,牛黄、麝香等天然名贵中药材价格短期涨幅巨大。
天然牛黄/胆黄从2023年初65万元/公斤,快速上涨到2024年3月的165万元/公斤,年涨幅高达154%;天然麝香也从2023年6月的45万元/公斤涨到了60万元/公斤,年涨幅33%。
以同仁堂和片仔癀为代表的精品国药厂家,受主要中药材原料涨价影响,2024年以来毛利率持续承压,即使下游主力产品大幅提价也无法有效平抑成本压力。
2023年和2024H1,片仔癀医药工业分部毛利率分别为75.77%和67.55%,均显著低于2022年以前的78%毛利率;同仁堂医药工业分部毛利率分别为47%和41.4%,而2022年以前毛利率为49-50%,二者2024H1的毛利率均下降幅度较大,显示中药材原料价格上涨带来的较大压力。
从2024年7月份开始,中药材价格指数开始持续下跌,2025年3月3日最新价格指数为1856点,相对2024年7月高点2250点,半年多时间跌幅17.6%。
图表4:2020-2025年康美中药材价格指数走势
康美中药材价格指数跟踪的515个品种价格,一年以来市场价格持平或下跌品种数量分别为167个和234个,远超上涨品种数量114个。中药材涨价趋势得到遏制,以同仁堂为代表的国药生产商成本端压力有望缓解。
图表5:康美中药材指数跟踪品种一年来价格涨跌分布
安宫牛黄、牛黄清心、牛黄解毒等产品主要原料均含牛黄(胆黄)。
天然牛黄是牛科动物(主要是黄牛或水牛)胆囊、胆管或肝管中形成的病理产物,是中国四大名贵珍稀动物药材之一,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在我国药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目前,市面上主要的牛黄原材料可分为四种,分别为天然牛黄、培植牛黄、体外培育牛黄和人工牛黄。
图表6:四种不同来源牛黄的生产周期及质量检测指标
天然牛黄是牛科病理产物,牛胆道发炎或者是患有胆汁排除障碍,胆汁中的胆固醇、钙盐和胆色素沉淀并凝结自然形成,发现概率1‰-2‰,资源极其稀缺,可替代性低。
培植牛黄通过人工手术方法将异物核置入牛胆囊内,并植入致病微生物,模拟胆黄体内天然形成过程而成。
体培牛黄区别于培植牛黄,是利用牛新鲜胆汁在体外加入晶核和其他材料培育而成。
培植牛黄和体培牛黄性状接近天然牛黄,人工牛黄为纯化学合成物质,其中胆红素、去氧胆酸等含量与天然牛黄有一定差距,CFDA规定临床急重病症用药品种中的牛黄不得使用人工牛黄替代。
图表7:四种不同来源牛黄的功能主治、价格及代表产品(元/公斤)
由于天然牛黄为牛科动物病理产物,通常在5岁以上老牛体内自然形成,发现概率1‰-2‰,来源稀缺。
国内每年天然牛黄的产出量远不能满足传统中成药生产的需求量,长期处于供需关系紧张状态,导致价格不断走高。
尤其是2023-2024年,天然牛黄价格持续快速上涨,根据康美中药网数据统计,天然牛黄在2023年1月的市场价格为65万元/公斤,此后持续快速上涨到2024年3月的165万元,并一直稳定在此高价位。
2024年7月1日,国家药监局综合司、海关总署办公厅公开征求《关于允许进口牛黄试点用于中成药生产有关事项的公告(征求意见稿)》意见,公告对来自于不存在疯牛病疫情禁令国家(地区),且符合中国海关检疫要求和药品质量检验要求的牛黄,允许其试点用于中成药生产。
本次政策试点时限为2年,试点区域包括北京等12个省(区、市)。到期后根据试点工作情况,牛黄进口使用相关工作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开。
图表8:牛黄进口使用的12个省(区、市)范围图示
2022年,全球(含我国)肉牛存栏量约9.4亿头,我国约1.02亿头,全球肉牛存栏量是国内近十倍。
牛黄进口试点政策的推进将明显有利于缓解国内天然牛黄的供应紧张问题,有利于使用天然牛黄为中药材原料的品牌中药改善盈利水平。
图表9:中国及全球肉牛存栏量比较(亿头)
更多关于安宫牛黄丸行业的全面数据和深度研究,请看韦伯咨询最新发布的
《2025年中国安宫牛黄丸行业专题调研与深度分析报告》
其他热门报告请点击以下链接
公司总部:中国-深圳
主营业务:行业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商业计划书、IPO及再融资募投项目可研、细分行业尽调、产业园区规划等
客服热线:段先生13480610575,刘先生14776264685(微信+电话)
联系邮箱:WBZX2019@163.com
公众号:韦伯咨询、韦伯产业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