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80610575,

14776264685,

最新!韦伯咨询:2024年中国海水淡化行业专题调研与深度分析报告(发布)
作者: | 作者:韦伯咨询 | 发布时间: 2024-09-14 | 903 次浏览 | 分享到:
最新!韦伯咨询:2024年中国海水淡化行业专题调研与深度分析报告(发布)

海水淡化是指利用科技手段将海水中的盐分和其他矿物质去除,从而生产出可供人类直接使用的淡水资源的过程。这一技术对于缓解全球水资源短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在沿海和海岛地区。

由于海水中的盐分浓度相对较高,常规的自然过滤和沉淀等方法无法有效去除盐分,因此需要采用特殊的海水淡化技术。

常见的海水淡化技术包括蒸馏法、反渗透法、电渗析法等。其中,反渗透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技术,它通过半透膜将海水中的盐分和杂质分离,从而获得淡水。

图表 1:常见的海水淡化技术的原理及特点

资料来源:Wind、韦伯咨询

一、海水淡化发展历程及主要阶段

尽管地球上71%的面积被海洋所覆盖,但人类生产生活所需的淡水资源却相对匮乏。

从数据来看,地球上的水总体积约有13亿5900万立方千米,海洋约占地球总水量为97.2%,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占0.94%,淡水资源只有约3500万立方千米,只占总水量的2.53%,再除去无法取用的冰川和高山冰冠中的水,陆地上可利用的淡水湖、地下水和河流的水量不到地球总水量的1%。

图表 2:地球上淡水资源的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Wind、韦伯咨询

因此,对资源丰富的海水加以开发和利用,使之变成淡水,一直是人们探索的方向。

早在16世纪,第一个陆基海水脱盐工厂就建在突尼斯的一座海岛上。17世纪就有海水蒸馏的报道,1884年,英国建成第一台船用海水淡化器,以解决远洋航运的饮水问题。

进入20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国际资本大力开发中东地区石油,使这一地区经济迅速发展,人口快速增加,这个原本干旱的地区对淡水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

而中东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加之其丰富的能源资源,又使得海水淡化成为该地区解决淡水资源短缺问题的现实选择,并对海水淡化装置提出了大型化的要求。

21世纪以来,海水淡化产业进入成熟期,海水淡化已经成为世界许多国家解决缺水问题,普遍采用的一种战略选择。

截至2022年底,全球已建淡化规模超过1亿吨/日,其中海水淡化产水6310万吨/日。沙特阿拉伯2022年签约的朱拜勒2期升级改造海水淡化工程,规模达到100万吨/日。

图表 3:海水淡化发展历程回顾及主要阶段梳理

资料来源:Wind、韦伯咨询

全球海水淡化水约71%用于被用于城市生活,包括饮用和其他生活用水,25%用于工业,4%用于其他。在中东和一些岛屿地区,海水淡化水已成为主要水源。

图表 4:全球海水淡化应用领域分布概况(%)

资料来源:Wind、韦伯咨询

目前,海水淡化为美国、欧洲、澳大利亚和中东的沿海城市中心提供了约10%的市政供水,为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提供了50%以上的饮用水。到2030年,这一比例预计将分别超过25%和80%。

二、中国海水淡化行业及市场现状

1、全国海水淡化工程规模

截至2023年底,全国现有海水淡化工程156个,工程规模252.3万吨/日,同比增长7%。

从数量看,不同规模的海水淡化工程比较接近,均在50个左右。

从规模看,万吨级及以上海水淡化工程规模230万吨/日,占全国现有海水淡化工程规模的比重高达92%;千吨级及以上、万吨级以下海水淡化工程规模20.83万吨/日,约占8%的市场份额;千吨级以下海水淡化工程规模仅有1.4吨/日。

图表5:2023年中国海水淡化工程规模及占比(万吨/日,%)

资料来源:自然资源部、韦伯咨询

2、区域分布及增长情况

截至2023年底,全国海水淡化工程分布在沿海10个省(区、市)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城市和海岛。

其中:浙江省以约80万吨/日的海水淡化工程规模排名全国第一;山东省以约71万吨/日的规模排名第二;河北省位列第三,海水淡化工程规模约39万吨/日。

图表6:2023年中国各省区海水淡化工程规模及排名(万吨/日)

资料来源:自然资源部、韦伯咨询

从区域集中度来看:浙江、山东和河北三个省份海水淡化工程规模合计190.54万吨/日,占全国海水淡化工程总规模的比重高达75%;其余7个省份合计市场份额仅剩25%。

图表7:2023年中国各省区海水淡化工程规模占比(%)

资料来源:自然资源部、韦伯咨询

从增长情况来看:2023年的全国海水淡化工程市场,有5个省份的海水淡化工程规模实现增长,其中福建省同比增长26%,增速位列第一;山东省同比增长18%,增速位列第二;广东省同比增长10%,位列第三。河北、天津、江苏、广西4省区海水淡化工程规模相比2022年没有变化,辽宁省同比有小幅下降。

图表8:2022-2023年中国各省区海水淡化工程规模及增长率(万吨/日,%)

资料来源:自然资源部、韦伯咨询

3、工程技术应用及分布

目前,全国海水淡化工程主要应用的技术包括反渗透、低温多效及多级闪蒸3种技术。

从规模来看:截至2023年底,全国海水淡化应用反渗透技术的工程169.6万吨/日,占全部工程规模的比重约2/3;应用低温多效技术的工程约80万吨/日,约占1/3;应用多级闪蒸技术工程规模0.6万吨/日,仅占0.2%。

从数量来看:截至2023年底,全国应用反渗透技术的工程140个,占全国海水淡化工程全部数量的88%;应用低温多效技术的工程17个,占全国海水淡化工程的比重约11%;应用多级闪蒸技术的海水淡化工程仅有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