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国际学术期刊《通讯-地球与环境》(CommunicationsEarth&Environment)发表题为
Complexitiesoftheglobalplasticssupplychainrevealedinatrade-linkedmaterialflowanalysis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由清华大学环境学院KhaoulaHoussini、李金惠、谭全银担任作者,通过贸易关联物质流分析方法,系统性追踪了2022年全球塑料的生产、使用和弃置等流动情况和存量状况,并绘制了多层级全球塑料贸易图谱。
原生树脂生产3.62亿吨,其中98%来自化石燃料(44%来自煤炭,40%来自石油,8%来自天然气,5%来自焦炭,1%来自其他类型),2%生物来源。
2022年,全球总计3.8212亿吨塑料进入使用阶段,主要应用领域:
包装(1.5804亿吨)、建筑和施工(7205万吨)、汽车(3202万吨)、电气和电子(2802万吨)、家庭和纺织(2801万吨)、农业(1601万吨)等领域。
图1:2022年全球塑料循环图,颜色和宽度分别对应塑料的类型和质量。单位为百万吨/年。
注意:由于质量平衡计算中的舍入,数值存在微小差异。
分类和收集用于机械回收7475万吨,其中回收3796万吨(占原生生产的9%),焚烧3066万吨,填埋625万吨。
2960万吨被不当管理,1.031亿吨被填埋,8999万吨被焚烧。666万吨进行了贸易。
2022年,全球共交易4.3666亿吨塑料。
a原料贸易流量。b塑料添加剂贸易流量。c原生塑料贸易流量。d中间形态塑料贸易流量。e塑料中间制成品贸易流量。f最终塑料制品贸易流量。g废塑料贸易流量。h塑料供应链中的全球进出口率。全球映射的贸易值以百万吨/年(Mt/y)表示。不确定性分析结果通过误差棒显示。
图2:整个供应链上的全球塑料贸易:
注意:由于质量平衡计算中的舍入,数值存在微小差异。
塑料原料贸易(图2a):贸易量7100万吨,占总量16.3%。
主要出口方:欧盟28国(31%),其他亚洲地区(26%),美国(14%)。
主要进口方:中国(31%),欧盟28国(30%),世界其他地区(14%)。
欧盟28国进出口双向活跃:主因区域内塑料贸易及原料区域性再出口。
塑料添加剂贸易(图2b):贸易量3000万吨。
主要出口方:中国(23%);欧盟28国(22%);其他亚洲地区(18%);美国(16%);中东(13%)
主要进口方:中国、欧盟28国、其他亚洲地区、美国、中东。
初级塑料贸易(图2c):贸易量1.52亿吨。
主要出口方:其他亚洲地区(5155万吨,占32%);欧盟28国(4417万吨);美国(2034万吨)
中间形态塑料(图2d):4700万吨(如片材、薄膜、板材等,需进一步加工)
主要出口方:中国(1421万吨,全球最大出口国);欧盟28国(1507万吨);其他亚洲地区(573万吨);印度(159万吨);日本(86万吨)
中间制成品(图2e):1900万吨(已部分组装的半成品)
主要出口方:中国(944万吨,全球最大出口国);欧盟28国(173万吨);其他亚洲地区(142万吨);印度(122万吨);日本(24万吨)
最终塑料产品(图2f):1.11亿吨(占供应链中最大份额)。
主要出口方:中国(4425万吨,占全球45%),主导地位显著。其他亚洲地区(21%);欧盟28国(18%)
主要进口方:欧盟28国(35%,全球最大进口市场);美国(20%);其他亚洲地区(14%);其他地区(13%);中国、中东(各5%);非洲(4%);日本(3%);印度(2%)
废塑料(图2g)总贸易量:666万吨
主要出口方(按占比排序):欧盟28国占全球出口量的49%(约326万吨);日本10%(66.6万吨);其他亚洲地区9%(59.94万吨);美国4%(26.64万吨);非洲2%(13.32万吨);世界其他地区:24%(159.84万吨)。
主要进口方(按进口量排序):欧盟28国348万吨(全球最大进口国);其他亚洲国家145万吨(如马来西亚、越南等);中东地区:70万吨;美国:36万吨。
贸易特征:净进口国,总进口量348万吨>总出口量262万吨。内部贸易集中,荷兰(81万吨)、德国(34.8万吨)、比利时(31.3万吨)、奥地利(27.8万吨)占欧盟总进口的50%。
出口分布:德国49万吨(占欧盟出口的17%);比利时39.3万吨(15%);法国34.1万吨(13%);意大利26.2万吨(10%)。
主要接收国(按进口量排序):马来西亚35万吨(占亚洲进口的24%);越南21%(30.5万吨);印度尼西亚13%(18.9万吨);泰国12%(17.5万吨)。
公司总部:中国-深圳
主营业务:行业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商业计划书、IPO及再融资募投项目可研、细分行业尽调、产业园区规划等
客服热线:段先生13480610575,刘先生14776264685(微信+电话)
联系邮箱:WBZX2019@163.com
公众号:韦伯咨询、韦伯产业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