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80610575,

14776264685,

东北三省乡村振兴政策规划及相关举措分析
作者:韦伯咨询 | 作者:韦伯咨询 | 发布时间: 2019-11-30 | 4210 次浏览 | 分享到: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正式印发以来,各地区强化规划引领约束作用,抓紧编制乡村振兴战略地方规划,指导和推进本地区乡村振兴战略有序实施,从各省级到市县层面,均取得了积极进展。

1、黑龙江省

2019年3月,黑龙江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讨论《黑龙江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会议指出,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要求,注重粮食生产,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稳步提升粮食产能,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推动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动农业由注重高产高效向优质高效转变。注重产业支撑,提档升级谋划建设粮食精深加工项目。注重绿色发展,加大黑土地保护、秸秆综合利用和地下水超采治理力度,大力开展农业“三减”行动。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重点补齐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村庄规划和管护机制等短板。尊重农民意愿,让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各部门要加强协同落实,形成工作合力。

2、吉林省

2019年1月,《吉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正式发布,具体指标有:

(1)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到2022年,确保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7380万亩,耕地保有量稳定在9100万亩;到2022年,全面完成“两区”建设任务,粮食生产功能区面积达到6500万亩,其中,玉米5200万亩、水稻1300万亩,大豆生产保护区面积达到800万亩。

到2022年,优先在“两区”范围内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选择100个以上的乡(镇),每乡建设1—2个10万亩规模的高标准农田集中连片区,形成沃野平畴、旱涝稳产、绿色生态、适宜全程机械化作业的1000万亩现代粮食生产核心基地,所有高标准农田实现统一上图入库,形成完善的管护监督和考核机制。

到2022年,全省水产品产量稳定在25万吨水平,渔业产值达到170亿元;推进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达标提质,建设一批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达到350万亩、500万亩;饲草料作物种植面积力争突破65万亩;全省猪牛羊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达到100%;园艺特产业总产值达到2600亿元;力争创建国家级特优区5个,省级特优区30个,打造一批国内外知名特色农产品品牌,增强绿色优质中高端特色农产品供应能力。

(2)优化升级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到2022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突破8000亿元;在所有县(市)建成县域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在具备条件的行政村全部建成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全省乡村旅游实现收入550亿元;重点培育30个以上区域公用品牌、100个以上企业品牌、300个以上产品品牌。到2022年,“三品一标”环境监测面积达到1600万亩;“三品一标”农产品数量达到2800个,2018至2022年主要农产品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

(3)完善提升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到2022年,省市县三级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100个以上,其中省级20个;重点培育30个以上区域公用品牌、100个以上企业品牌、300个以上产品品牌;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突破8000亿元;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信息服务站实现行政村全覆盖。

到2022年,现代种业育繁推一体化能力明显增强,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备、功能完善、机制健全的现代种业体系;智慧农业气象服务覆盖90%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公众覆盖率达95%以上;新增和改善农田灌溉面积分别达到350万亩和500万亩,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61,基本建成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的节水机制;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农机深松作业累计达到2000万亩和5000万亩。

(4)发展壮大乡村产业

到2020年,全省县域新旧动能加速转换,二三产业比重达到85%以上,每个县(市)力争培育1—2个销售收入超50亿元的产业集群,县域开发区(工业集中区)主导产业集中度达到80%以上。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建设3个试点县(市、区)、30个试点乡(镇)、300个试点村。

(5)农村环境整治

到2020年,全省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提高到75%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7%;完成所有县(市)验收,全省90%以上村庄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基本实现行政村家庭宽带网络接入能力达到50M—100M,在部分地区推进“百兆乡村”示范及配套支撑工程。完善乡(镇)驻地家庭用户光纤接入覆盖,大力推进城域网优化扩容。

到2022年,全省旱田节水灌溉面积达到200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达到所需灌溉面积的65%以上;建设3个工农复合型循环经济示范区;初步建立科学施肥和病虫害治理技术体系,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主要农作物肥料和农药利用率达到40%以上。

到2022年,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8%,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97.9%,户均配变容量不低于2.0千伏安,天然气基础设施覆盖面和通达度显著提高。到2022年,全省森林保有量达到85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45%。

继续推进列入规划的流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以上中小河流治理,加快推进流域面积200—3000平方公里中小河流治理;开展14个县的农村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建设;建设一批中小型水库(塘堰)和小型引调提水工程。

3、辽宁省

《辽宁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于2019年1月正式印发。《规划》共8章35节,并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公共服务等9个专项规划。

根据《规划》内容,辽宁省将构建农业农村发展新格局,将统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修复,科学划定生态、农业、城镇等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及海洋生物资源保护等主要控制线,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在推进县乡村经济发展方面,《规划》着眼补齐发展短板,重点编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乡镇经济、村集体经济和飞地经济等方面内容。

在深化农村改革方面,将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理顺县乡财政体制,深化农垦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改革。到2020年,空壳村要减少到10%以下,村集体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的超过20%。

《规划》还设定了辽宁省乡村振兴时间计划表,到2020年,辽宁省乡村振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要基本形成,农业供给侧结构更加优化合理。到2022年,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建设要取得阶段性成果,农业发展质量效益显著提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格局要初步形成。

以上资料来源于韦伯咨询独家发布的《中国“乡村振兴战略”政策解读与投资机会专题分析报告(2019年最新版)》

该报告由韦伯咨询三农产业研究专家团队耗时数月,经过全面深入的市场调研,引用国内外权威数据,运用科学的产业研究模型及方法,最终形成了涵盖乡村振兴战略政策解读、中央各部门推进乡村振兴的规划和措施、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相关的政策落实情况、乡村振兴背后的重大投资机会、上百家上市公司在各个细分领域的布局与进展等内容详尽的深度研究报告,对了解国家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和政策规划、跟踪全国各地的政策落实情况和各领域重点企业的业务布局、紧紧抓住相关领域的投资机会、制定公司应对战略与实施方案等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如需获取报告全文,请联系客户经理杨先生13480610575(微信+电话),或关注韦伯咨询头条号、公众号、知乎号等自媒体及公司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