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80610575,

14776264685,

华北地区各省市乡村振兴政策规划深度解读
作者:韦伯咨询 | 作者:韦伯咨询 | 发布时间: 2019-11-28 | 3619 次浏览 | 分享到: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正式印发以来,各地区强化规划引领约束作用,抓紧编制乡村振兴战略地方规划,指导和推进本地区乡村振兴战略有序实施,从各省级到市县层面,均取得了积极进展。

1、河北省

2018年11月,河北省委、省政府正式印发《河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及5个工作方案,要求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着力打造乡村振兴的“燕赵样板”。

为强化规划引领作用,确保实施到位,规划设置了我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31项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7项,预期性指标24项。在全部保留国家设置的22项指标的基础上,根据河北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功能定位,以及“四个农业”发展要求,增设了耕地保有量、地下水压采率、森林覆盖率、重要河湖淀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三品一标”产品数量、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农业标准化生产覆盖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9项指标,体现了河北发展特色。

2、北京市

2019年1月24日,《北京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正式发布,其主要目标有:

图表17:北京市乡村振兴战略主要量化指标

资料来源:《北京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3、天津市

2019年4月,《天津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正式印发。根据规划,到2022年,建成农村现代产业发展体系、乡村生态环保体系、乡村文化体系、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农民民生保障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完成优化乡村格局建设工程、质量兴农工程、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工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培育工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工程、农业绿色发展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乡村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乡村文化传承提升工程、现代乡村治理工程、乡村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乡村公共服务全覆盖工程、乡村人才支撑工程等“十三大工程”规划任务。滨海新区、西青区、东丽区、北辰区和津南区等区力争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全市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示范。

其主要量化目标有:

(1)优化乡村格局:创建10个市级实力小镇,20个市级特色小镇;建成农民还迁安置住宅10000万平方米,30万农民迁入新居。

(2)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到2020年耕地保有量不低于501万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427万亩;到2020年建成336万亩高标准农田,到2022年建成350万亩以上高标准农田。

完成17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40万亩基本保障型蔬菜生产功能区划定工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持在160万吨以上。到2022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8.6%。

培育特色明显、竞争力强、知名度高的10个区域公用品牌、50个企业品牌和100个产品品牌。大力发展智能农业,推进智能畜牧、智能水产、智能园艺、智能种业和智能农机5个重点领域建设。建设智能农业平台,深化实施“物联网+农业”“电商网+农业”“信息网+农业”三网联动工程。

4、内蒙古自治区

2018年2月,《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发布。提出以下目标及任务:

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初步建立。农村牧区产业更加兴旺,农牧业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提高;农村牧区生态环境明显好转,人居环境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农牧民文化生活不断丰富,乡风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农村牧区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农牧民收入稳步增长,现行标准下农村牧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旗县全部摘帽,让广大农牧民同全区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实现农牧业农村牧区现代化。农牧业结构得到根本性改善,农牧业全要素生产率显著提高,乡风文明程度显著提升,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美丽宜居乡村基本实现,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农牧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到205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农牧业强、农村牧区美、农牧民富全面实现。

5、山西

乡村振兴,规划先行,按照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要求,省发改委、省委农工办牵头编制了《山西省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2018—2022年)》,已于2018年9月正式印发。为突出规划的指导性和操作性,规划提出了一批重大工程和项目,主要有:产业兴旺方面,着力创建100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扶持1000个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吸引1万名优秀人才回乡创新创业;

生态宜居方面,着力打造100个农林文旅康特色村镇,创建1000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带动1万个以上村庄开展人居环境整治;

乡风文明方面,着力打造100个省级文明示范村镇,推动1000个乡镇达到县级及以上文明乡镇标准,促进1万个以上村达到县级及以上文明村标准;

治理有效方面,着力培育100个省级先进农村基层党组织,选树1000个省级农村治理服务示范社区,推动2.4万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