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80610575,

14776264685,

组件价格涨向0.8元/瓦,光伏投资者、从业者为何仍忧心忡忡?
作者: | 作者:韦伯咨询 | 发布时间: 2025-03-26 | 297 次浏览 | 分享到:
组件价格涨向0.8元/瓦,光伏投资者、从业者为何仍忧心忡忡?

新一轮抢装潮之下,光伏涨价之声不绝于耳。

综合各方消息,光伏组件价格继续上涨,下周可能涨到0.8元/W!

某知名一线品牌这两天刚通知过调价,目前组件价格从 0.67 元 / W 上调至 0.72 元 / W,上涨幅度达到了 5 分钱 ,厂家销售们忙得不可开交,连喝口水的闲暇都很少。

隆基组件的出厂价也在上周上涨 0.03 - 0.05 元 / W。天合光能在渠道卖客户的组件价格上涨了 0.02 - 0.03 元 / W,并且国内市场及欧洲市场都已确认涨价。

此外,晶科能源等多家一线光伏企业也纷纷上调了组件价格,上调幅度在 0.01 - 0.03 元 / W不等。

从这些数据可以明显看出,光伏组件价格正在集体上扬,整个市场呈现出一种价格上升的态势。

综合数据,当前市场主流产品已突破0.7元/W关口,部分前期锁价订单仍可维持原有合约,但行业分析普遍预期价格中枢有望向0.8元/W区间靠拢。

一、政策差异直接催生了光伏行业近十年来最猛烈的抢装潮,光伏全链产能加速释放,其中组件环节成最大亮点。

组件价格上涨背后的多重因素:

其一,政策成为最直接的推手。

5月1日是分布式光伏新老政策的分界点。6月1日是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关键时间节点。

电价市场化改革政策明确:2025年6月1日后并网的增量项目需通过竞价确定电价,收益不确定性显著增加。

而存量项目若在6月前并网,仍可享受保底电价(如河北试点项目保底电价为脱硫煤标杆电价与现货价之间的价格),收益确定性提升20%-30%。这一政策差异直接催生了光伏行业近十年来最猛烈的抢装潮。


其二,行业自律与供给侧改革也在其中发挥了作用;其三,欧洲市场的需求复苏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此外,据“光伏在线”观察,成本驱动,硅料价格低位运行刺激装机;技术升级,TOPCon产能爬坡加速,3月渗透率突破60%。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抢装以分布式项目为主,集中式电站启动仍需等待组件价格进一步下探,二季度或现需求接力。

与抢装潮和涨价并行的是,2025年3月,光伏全链产能加速释放,其中组件环节成最大亮点:

硅料环节产出54.5GW,环比增7%,库存维持27万吨高位;硅片产出50GW,环比增3%,库存25GW;电池片产出57.4GW,环比增22%,开工率64%领跑全链; 组件环节产出53GW,环比增长达24%。

上述数据印证两大趋势,其一,N型技术迭代加速,电池片开工率显著高于硅片环节;其二,国内分布式项目抢装与海外补库形成共振,组件企业产能利用率突破47%。

据“光伏在线”分析,月排产数据既展现了光伏产业的强韧性,也暴露出结构性调整的阵痛。

在产能过剩常态化的背景下,技术迭代速度与成本控制能力将成为企业穿越周期的关键。当行业从"产能竞赛"转向"技术竞速",新一轮价值重估已然启动。

二、抢装潮如火如荼,某经销商透露,原来低价锁货的低于0.69都毁单了!

抢装与涨价,让2025年的光伏在产业寒意中迎来“出乎意料”的开门红。从市场供需的角度来看,抢装潮使得短期内市场对光伏组件的需求大幅增加。

在抢装潮在短期内,刺激了光伏市场的活跃,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光伏组件生产、安装施工等行业迎来了业务高峰期

由是,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帮助光伏企业缓解了成本压力,增加了利润空间;利润的增加也为企业的技术研发投入提供了更多的资金支持 。

但此轮抢装潮,也带来新的考验的挑战。据“光伏政策”调研分析:

一是突如其来的价格上涨使项目收益率遭遇"膝斩效应"。

二是收益率滑坡可能直接导致项目建设进度搁置。

其三,供应链契约关系经受考验。组件突然涨价,下游的采购方必然不悦,签署过的低价合约就可能会被毁约,目前市场上已有此类事件发生。某经销商透露,原来低价锁货的低于0.69都毁单了。

三、最大担忧和风险:5月31日一过,组件价格或将从0.8元/W腰斩至0.5-0.6元/W区间?

最大的担忧和风险,"政策末班车效应"可能发酵。简言之,当前价格上涨带动的产能释放虽暂时缓解供应紧张,却为市场埋下更深层次的失衡隐患——当政策窗口期红利消退,需求侧可能面临"高空跳水",价格支撑机制或将再度崩塌,形成"涨价去库存、跌价毁市场"的恶性循环。

5月31日一过,就很有可能会面临整个装机量的断崖式下滑,然后组件价格或将从0.8元/W腰斩至0.5-0.6元/W区间,这种剧烈波动将对整个市场行情带来恶劣的影响。

具体对企业的影响:组件价格上涨可能会导致抢装潮后需求骤减,给企业带来巨大经营风险。在抢装潮期间,企业的订单量大幅增加,生产任务繁忙 。

但抢装潮过后,市场需求可能会出现明显的回落 。因为大量项目集中在抢装期完成,后续市场的项目储备减少,对光伏组件的需求也会相应减少 。

这就可能导致企业的产能过剩,产品库存积压 。企业为了消化库存,可能不得不降低价格销售产品,这会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甚至导致企业亏损 。一些中小企业可能会因为无法承受这种市场波动带来的压力,而面临倒闭的风险 。

四、长远看,从单纯的成本竞争转向技术价值竞争;唯有技术升级与模式创新方能立足市场化新时代。

面对这场冰与火的双重考验,从业者需建立动态风险防控体系:

龙头企业发挥供应链协同优势,通过技术降本对冲价格波动;中小企业可探索工商业储能、光伏+等增值模式拓宽盈利边界;安装商亟需建立组件质量溯源机制,筑牢产业健康发展根基。唯有在火热的市场中保持战略定力,方能穿越周期波动实现可持续发展。

对于从业者来说,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调整经营策略,抓住市场机遇 。在项目开发中,要合理规划成本,确保项目的经济效益 。

对于投资者而言,光伏行业仍具有较大的投资潜力,但需要谨慎评估市场风险 。可以关注那些在技术研发、市场份额、成本控制等方面具有优势的企业 ,通过合理的投资组合,实现资产的增值 。

据光伏政策:多家咨询机构预测,6月政策调整前可能出现集中式项目申报现象,但下半年随着新增产能释放,市场价格存在回调压力。这种周期性波动揭示出行业发展的重要转折——光伏产业正从单纯的成本竞争转向技术价值竞争,价格战思维逐渐让位于质量效益导向。

在此产能结构性过剩与市场波动性加剧的双重挑战下,建议企业应把握政策机遇期,加速先进技术迭代,深化智能化制造体系升级。同时,建议产业链上下游构建协作生态,通过技术标准共建、市场信息共享等方式提升抗风险能力,共同推动光伏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2025年的光伏市场是一场政策红利与产能过剩的赛跑。短期看,抢装潮将推动价格阶段性反弹;长期看,唯有技术升级与模式创新方能立足市场化新时代。

文章来源:黑鹰光伏

更多关于分布式光伏行业的全面数据和深度研究,请查看韦伯咨询最新发布的

《2025年中国工商业分布式光伏行业专题调研与深度分析报告》


《2025年中国户用光伏行业专题调研与深度分析报告》


《2025年中国光伏组件回收行业专题调研与深度分析报告》


其他热门报告




动图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