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航天活动的目的、应用领域和经营方式,可以将航天产业分为民用航天、军用航天和商业航天。
图表1:航天产业主要构成情况
商业航天,是一种以市场化机制运营,指的是在航天活动中采用市场化的运作机制,并且将获取商业利润作为首要追求目标,其涵盖的范围包括卫星制造、火箭制造以及卫星应用等多个领域。
商业航天根据离地距离可分为近地空间商业航天、宇宙空间商业航天及宇宙深空商业航天。
在中国,2015年是商业航天发展的开端之年。得益于政策的扶持以及资本的助力,自2019年起,中国商业航天步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并且基本构建起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在这条产业链中,国营企业起着主导性的作用,民营企业则作为补充力量参与其中,二者共同推动着中国商业航天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图表2:中国商业航天行业发展历程及主要阶段梳理
商业航天的产业链包括卫星制造、火箭发射、地面站及终端设备、运营与应用服务等环节。
商业航天作为有着万亿产业的潜力赛道,不仅能够带动航空航天产业上中下游的域内企业,同时有着很强的溢出效应。
1、上游环节
(1)原材料与零部件供应商:提供航天所需的各类原材料和零部件,如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电子元器件、发动机、推进剂等;
(2)卫星研制与火箭制造:包括卫星平台和载荷的研制,以及火箭的设计与制造;
(3)发射服务提供商:提供卫星发射服务,包括发射场的运营和发射任务的执行。
图表3:商业航天产业上游各环节梳理
2、中游环节
(1)卫星运营与管理:负责卫星的在轨运行管理、数据传输和控制;(2)地面设备制造与服务:生产地面站、终端设备等,并提供相关的运营和维护服务;(3)数据处理与应用开发:对卫星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开发各种应用服务。
图表4:商业航天产业中游各环节梳理
3、下游环节
(1)行业应用服务提供商:将卫星数据和技术应用于各个行业,如农业、林业、气象、海洋、交通、环保等;
(2)大众消费服务:如卫星电视、卫星通信、卫星导航等服务,直接面向消费者。
近年来,全球商业航天领域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根据美国航天基金会2023年发布的数据:2022年,全球航天经济规模达5,462亿美元,其中商业航天收入4,276亿美元,占比78%,较2021年3,962亿美元增长8%。
我国拥有庞大的人口数量以及丰富的各类资源,这为商业航天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潜力。受政策的牵引与带动影响,自2015年开始,我国商业航天活动便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
在火箭与卫星的研发制造、地面站与终端设备制造、测运控服务以及卫星应用等诸多领域,都能看到众多民营企业活跃的身影。如今,商业航天已经发展成为我国航天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处于快速增长的态势。2019-2023年,我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由8000千亿元迅速攀升至1.9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23.3%。2024年,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预计超过2万亿元人民币。
图表5:2018-2025年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及预测(亿元,%)
2025年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中提到“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这是商业航天第二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也是继2024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又一次进入重磅报告。
2025年,在政策加持下,商业航天市场规模有望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国内商业航天市场起步时间较晚,呈现出主体多元化、模式多样化的竞争格局。
商业航天类公司的主营业务覆盖了装备、材料、芯片、软件、设计、导航、工程等诸多领域。这一板块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创新驱动型且具有高附加值的行业。
在整个产业链条中,国有企业及上市公司处于核心地位。除此之外,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科创企业也开始涉足商业航天领域,并登陆资本市场,积极投身于商业航天的配套产业当中。
我国商业航天的起步较迟,自2014年开始,大量的社会资本不断涌入商业航天领域,民营企业的参与数量逐渐增多,于是便形成了主体多元、模式多样的竞争格局。
当前,我国商业航天产业的领先企业主要包括中国东方红卫星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发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中航重机股份有限公司、航天时代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及中国航发动力控制股份有限公司等。
图表6:国内商业航天领域重点企业及业务梳理
在商业航天产业的细分领域,有以长光卫星、微纳星空、银河航天等为代表的卫星制造企业;以零壹空间、蓝箭航天、星际荣耀、星河动力等为代表的商业火箭企业;
以华力创通、星网宇达等为代表的卫星地面设备企业;以中国卫通、鑫诺卫星等为代表的卫星通信企业;以中海达、北斗星通等为代表的卫星导航企业;
以航宇微、中科星图等为代表的卫星遥感企业,逐渐成长为中国商业航天的重要力量。
图表7:商业航天行业细分领域的代表企业
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了“安全健康发展”,这意味着商业航天未来会从更强调快速扩张规模,迈向高质量发展。
公司总部:中国-深圳
主营业务:行业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商业计划书、IPO及再融资募投项目可研、细分行业尽调、产业园区规划等
客服热线:段先生13480610575,刘先生14776264685(微信+电话)
联系邮箱:WBZX2019@163.com
公众号:韦伯咨询、韦伯产业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