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融资租赁公司回租资产给企业,租赁期3-7年,企业按季或年支付租金,租金涵盖资金成本、收益与折旧补偿。租赁中企业负责电站运营维护及费用。
期满后,企业有优先回购权,可低价回购资产重获所有权;也能协商续租;若无需电站,融资租赁公司会处置资产。
此模式能让企业盘活资产、快速融资并优化财务结构,但企业要综合考量租金成本、电站收益及发展规划等因素,谨慎抉择。
图表8:工商业光伏电站融资租赁方式

资料来源:国家能源局、韦伯咨询
(3)杠杆租赁模式
杠杆租赁模式是较为复杂融资方式。在这种模式下,融资租赁公司作为牵头方,通常只出资项目总投资的20%-40%,剩余资金则通过以电站资产为抵押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获得,从而“撬动”更大的资金规模来购买光伏电站设备。
例如,对于一个总投资5000万元的电站项目,融资租赁公司自身出资1500万元,向银行贷款3500万元。
随后,融资租赁公司将设备出租给工商业企业,租赁期限一般较长,可达5-10年甚至更久,以匹配光伏电站的长期稳定运营特性和收益回收周期。
企业按照租赁合同约定,定期向融资租赁公司支付租金,而融资租赁公司则用收到的租金偿还银行贷款本息。
杠杆租赁模式的优势在于,对于融资租赁公司而言,可以利用较少的自有资金开展更大规模的项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投资回报率;对于企业来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获得租赁融资的机会,并且有可能因融资租赁公司的资金杠杆效应而享受到相对更优惠的租赁条件。
然而,这种模式也存在风险,如银行贷款政策的变化可能影响项目资金的稳定性,一旦电站运营出现问题导致租金支付困难,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影响融资租赁公司的偿债能力和企业的持续运营。
3、银行贷款
(1)项目贷款
银行根据光伏电站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收益预测等进行评估,向企业发放用于电站建设和运营的贷款。这种贷款金额较大,期限较长,通常会以电站的资产、收益权等作为抵押。
例如,一家大型工厂建设光伏电站,银行评估其项目收益稳定后,提供为期10-15年的项目贷款,企业按约定的还款计划分期偿还本金和利息。
(2)流动资金贷款
用于解决企业在光伏电站运营过程中短期资金周转问题,如购买设备配件、支付运维费用等。贷款期限相对较短,一般为1-3年。
4、政府补贴与专项资金
(1)政府补贴
政府为鼓励可再生能源,会对工商业光伏电站提供财政补贴,(各地补贴不一样,还需企业提前了解)包括按装机容量给予的装机补贴和按发电量计算的度电补贴,以降低初始投资成本并增加项目收益。
企业需提交相关材料申请,经政府审核后,符合条件的项目可获得补贴。
(2)专项资金
政府设有专项资金支持可再生能源项目,如工商业光伏电站,资金来源于能源发展基金、环境税等。
企业可申请用于研发、示范工程、设备升级等。(各地政府专项资金标准不一样,企业需提前了解。)
5、债券融资
工商业光伏电站企业可通过发行公司债券或绿色债券筹集资金。发行公司债券需企业具备良好信用评级,利率根据市场和企业信用等级确定,信用等级高的企业能以较低利率吸引投资者。
例如,AA级企业可能以4%-5%年利率发行3-5年期债券。而绿色债券专为支持绿色项目发行,资金需专款专用,用于环保型光伏设备和生态友好型电站建设等。
绿色债券既满足投资者环保需求,又为企业提供低成本融资渠道,国际组织和政府机构也会给予支持和补贴,降低融资成本。
6、股权融资
(1)合资建设模式
投资方与其他合作方共同投资开发光伏项目,共享项目的收益、资源和共担风险。合作方可以是政府、企业或其他投资者。
这种模式可以减轻企业的资金压力,同时借助其他投资者的资源和经验,提高项目的成功率。
图表9:工商业光伏电站股权融资模式
资料来源:国家能源局、韦伯咨询
(2)众筹模式/互联网金融
向大众筹集资金进行项目融资。通过互联网平台发布项目信息,吸引众多投资者小额投资,积少成多。
不过,该模式存在涉嫌非法集资的法律风险,且项目规模和投资者权益保障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规范。
(3)光伏产业基金
是以光伏电站建设为投资方向集合社会资金而建立的基金。有利于解决启动资金的问题,但基金融资成本较高且资金来源有限,存在一定的风险。
7、托底投资者并购
托底投资者并购是一种关键模式。该模式利用托底投资者(如央企或国企)的财务优势和银行授信,为电站项目提供稳定资金。
初期投资者负责开发、评估及建设,电站并网后,可选择立即或运营一段时间后转让给托底投资者。此模式不仅确保了资金保障,还有助于分散风险,保障收益稳定性。
然而,并购前需全面评估风险,明确合同条款,并确保合规性。需关注政策动态并降低补贴依赖;技术风险,要评估和升级技术;运营风险,应建立运维体系等风险。
更多关于工商业分布式光伏行业的全面数据和深度研究,
请击以下站内链接查看韦伯咨询独家发布的最新版
《2024年中国工商业分布式光伏行业专题调研与深度分析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