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80610575,

14776264685,

政策扶持不断+配储经济性提升,工商业储能前景可期(多图)
作者: | 作者:韦伯咨询 | 发布时间: 2023-08-15 | 815 次浏览 | 分享到:
更多关于储能行业的全面数据和深度研究,请查看韦伯咨询独家发布的《2023年中国储能行业专题调研与深度分析报告》。

1、顺应国家双碳目标,工商业储能政策利好不断

在“双碳”成为全球共识的大背景下,我国为精准科学降碳,202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能源政策由能耗双控调整为碳排放双控。电力政策通过丰富盈利来源激励工商业用户配储,推动了工商业储能商业化进程。

2、多形式扶持政策结合,鼓励工商业储能发展

为加快工商储的渗透率,尽早实现商业化,国家和省市层面均出台了辅助服务、补贴、隔墙售电政策,为运营商创造多层次的盈利渠道。

辅助服务方面,我国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中交易品种包括调峰、调频、无功调节、备用和黑启动等,近年来储能和可调节负荷也纳入了提供辅助服务的市场主体之中。

补贴方面,如2023年4月东北监管局连发两文明确新型储能各类补偿:针对新型储能,如果AGC可用率达到98%以上,按AGC可用时间每台次(电站)补偿20元/时。

隔墙售电方面,浙江省于2023年1月1日起实施最新电力条例:分布式发电企业可以与周边用户按照规定直接交易。

3、“隔墙售电”逐步推进,助力“源网荷储一体化”

“隔墙售电”,就是允许分布式光伏电站通过电网将电力直接销售给周边的电力用户,而非先低价卖给电网,再由用户从电网高价买回。而“源网荷储一体化”,则通过源源互补、源网协调等多种交互形式,更经济、高效和安全地提高电力系统功率动态平衡能力。

因此,选择调节能力强的可再生能源场站组织开展“隔墙售电”交易,可以支持分布式电源开发建设和就近消纳,从而实现“源-网-荷-储”各环节优化配置。双方互利共赢,共同保障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4、我国工商业用电需求旺盛,大部分地区电力供需紧张

2022年全社会用电量86,332亿kWh,同比增长3.9%,工业用电量为55,943亿kWh,同比增长1.6%。随着经济平稳复苏,全社会用电量有望持续增长,国内电力供需关系预计将呈现相对紧张的状态。

2009-2023年中国全社会用电量和工业用电量变化趋势(亿万瓦时)

资料来源:Wind、韦伯咨询

5、用电政策催生备电需求,工商业储能成为备电首选

2022年极端高温天气叠加复工复产,大部分省市发布有序用电通知,工商业用户对备用电源需求激增。2023年6月15日,国家能源局就在华东区域举办跨省区大面积停电时间应急演练,以应对迎峰度夏等重要时段电力突发事件。

考虑到我国“十四五”正处于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转型期,短期内电力紧张状况难以消除,工商业储能系统作为备电的重要手段,在此形势下大有可为。

6、分时电价机制完善,工商业储能经济性提升

大部分地区峰谷价差进一步拉大。从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全国峰谷价差超过0.7元/kWh的省市的数量从6个增至8个;22个省市价差扩大;全国平均峰谷价差由0.55元/kWh上升至0.61元/kWh。各地峰谷价差普遍拉大,意味着配置工商业储能的套利空间扩大。

7、部分省份率先实施两充两放,增强工商业储能运营动力

近年来,部分省份将午间时段从“平时段”调整为“低谷时段”,浙江、湖北、湖南、上海、安徽、广东、海南等省市的分时电价每天设置了两个高峰段。当存在两个高峰段时,工商业储能系统可在谷时/平时充电,并分别于两个高峰段放电,实现两充两放,进而提升储能系统的利用率、缩短成本回收周期。

8、浙江等多地投资成本回收时间普遍缩短至6年以内

浙江、广东、海南等省份峰谷价差较大,有些地区甚至达到0.8元/KWh以上,并实施两充两放,投资成本回收时间普遍缩短至6年以内。

晶科能源浙江3MW/6.88MWh用户侧储能系统项目为例,假设项目投资成本为1.75元/Wh,储能设备每年运行330天,每天两充两放,单次充电2小时。参考浙江工商业峰谷电价差0.71元/KWh。据此测算得出:在项目寿命期为10年的情况下,IRR可达11.68%,预计6年可以收回投资,具备经济性。

9、零碳园区方兴未艾,是工商储重要切入点

园区脱碳要求日益提高,储能系统是关键一环。2020年以来,国家积极推动园区绿色低碳转型,从最初的生态示范工业园区到低碳示范园区、近零碳园区,再到零碳园区,园区脱碳要求越来越高。

零碳园区强调园区的低碳化、数字化、智慧化转型发展,重点从能源供给、能源综合管控两方面着手,包括储能系统、智能电网等一系列绿色组合拳是零碳园区的“标配”。

中国零碳智慧园区发展阶段梳理

资料来源:Wind、韦伯咨询

10、标准体系渐趋完善,利于市场健康发展

2023年4月,内蒙古发布的我国首个《零碳产业园区建设规范》正式实施,该标准有助于推进零碳产业园落地,形成可执行、可参照、可复制的规范标准。

在此以前,全国信标委、中国节能协会等行业机构也分别编制了《零碳智慧园区白皮书》和《零碳工厂评价规范》,为零碳园区标准体系建设和行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11、零碳园区建设如火如荼,贡献工商储未来主要增量

以政策文件和行业标准为基础,全国积极推进低碳园区试点和零碳园区建设,2021年共开展了6个低碳省(区)和81个低碳城市、51个低碳工业园区、400余个低碳社区和8个低碳城(镇)试点;2022年,全国各地涌现出多个新建或改建的零碳园区。目前零碳园区正在加速铺开并逐步成熟,或将成为工商业储能打开的第一个量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