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指通过一定方式将能量转换成较稳定的存在形态后进行储存,并按需释放。按照储能作用时间的长短,可以将储能系统分为数时级以上、分钟至小时级、秒级等。按照储能的原理,可以分为物理储能、电化学储能、电磁储能等。
物理储能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飞轮储能、储氢等,主要应用于数时级以上的工作场景。电化学储能包括钠硫电池、液流电池、锂离子电池等,主要应用于分钟至小时级的工作场景。电磁储能包括超级电容储能、超导储能等,主要应用于秒级的工作场景。
图表1:各种储能类型及特点及应用场景
资料来源:中国电力科学院、韦伯咨询
截至2020年底,全球已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191.1GW,同比增长3.4%。
从装机规模看:抽水蓄能的累计装机规模最大,为172.5GW;电化学储能的累计装机规模位列第二,为14.2GW;在各类电化学储能技术中,锂离子电池的累计装机规模最大,为13.1GW,电化学储能和锂离子电池的累计规模均首次突破10GW大关。
图表2:截至2020年底全球储能类型及装机规模(GW)
资料来源:CNESA、韦伯咨询
从市场份额看:2020年,全球已投运储能项目中,抽水储能占比超90%(中国与此数字接近),电化学储能仅为7.5%左右。而电化学储能由于其受地理因素影响小,应用的场景较灵活,随着成本的持续下降和商业化的逐步成熟,或将成为储能新增装机的主流。
图表3:截至2020年底全球储能类型及市场份额(%)
资料来源:CNESA、韦伯咨询
在电化学储能中,锂离子电池占比超90%,为最主流装机分类,且未来有望持续替代存量铅酸电池。
锂离子电池主要分为三元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等。磷酸铁锂电池特性更适用于储能场景,是目前电化学储能的发展趋势。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较低,但在循环寿命、安全性,成本方面有优势。
三元锂电池的能量密度为210-250Wh/kg左右,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为110-160Wh/kg左右;三元锂电池循环到2000次时,容量衰减较多,磷酸铁锂电池可做到循环次数更多但衰减较少;磷酸铁锂电池安全性要好于三元电池,可通过针刺实验,在高温环境仍可保持稳定结构,电池变形坏损时也不会发生冒烟、起火等事故;铁、磷元素对环境友好,磷酸铁锂电池对环境无污染。
图表4:截至2020年底全球电化学储能类型及市场份额(%)
资料来源:CNESA、韦伯咨询
铅蓄电池和钠硫电池目前市场份额相当,约占3.5%;液流电池装机规模占比不到1%。
由于价格便宜,铅碳电池成为过去主流技术,广泛应用于后备电源,但由于循环寿命短、能量密度低、造成污染等问题,目前使用逐渐减少。
钠硫电池最大优点在于资源禀赋较高,其原材料钠、硫比较容易获得,缺点是生产成本高,约为2000元/kWh,且存在安全隐患。
液流电池由于电解液的原材料多样,有许多发展路径,目前全钒液流较为成熟,美国的Primus和ESS公司在锌溴液流上有所突破,已取得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资金支持。
公司总部:中国-深圳
主营业务:行业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商业计划书、IPO及再融资募投项目可研、细分行业尽调、产业园区规划等
客服热线:段先生13480610575,刘先生14776264685(微信+电话)
联系邮箱:WBZX2019@163.com
公众号:韦伯咨询、韦伯产业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