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简称《新型储能指导意见》)。这是自2017年能源局联合五部委发布《关于促进我国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后,第二部针对储能产业的国家级综合性政策文件。在“双碳”目标下,《新型储能指导意见》的发布,为产业发展明确了发展目标和方向。
图表1:近十年我国储能政策规划及主要内容
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韦伯咨询整理
《新型储能指导意见》首次从国家层面明确和量化了储能产业发展目标,预计到2025年实现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30GW+)。从2020年底的3.28GW到2025年的30GW,未来五年,新型储能市场规模要扩大至目前水平的10倍,每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55%。
图表2:《新型储能指导意见》确定的2025年中国储能发展目标
资料来源:发改委、国家能源局、韦伯咨询整理
也正因为看好储能领域未来的发展潜力,近年来,不乏新能源领域的巨头纷纷布局储能领域,力求占得先机。
(1)宁德时代
宁德时代联合创始人曾提到,相比纯电动汽车,储能市场是接近百亿规模的动力电池市场,储能电池是论吨卖,市场想像空间更大。宁德时代自2011年开始从事储能业务,近两年在国内市场的布局明显加速: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和五大发电集团开展合作,拿下多个大型储能项目,并创立储能合资公司,联合开展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储能专案的磷酸铁锂电池解决方案。
2016-2020年,宁德时代储能系统收入由0.39亿元增长至19.4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19%。储能系统占总营收比例也在逐年提高,其在2016占比为0.26%,2020年大幅提升至3.86%。
图表3:2016-2020年宁德时代储能业务收入及增长率(亿元,%)
资料来源:公司年报、韦伯咨询整理
(2)比亚迪
而比亚迪的储能之路可以追溯到2008年,至今公司在储能领域已经有十多年的经验积累。在王传福的构想中,“光伏+电动车+储能”三个产业最终将构成一盘棋局。目前虽然储能业务在公司整个营收中贡献很少,但始终是比亚迪战略中的关键一环。
2019年,比亚迪实现了1277.39亿营收,储能业务不到10亿的规模,但公司非常看好其发展前景。2019年末,比亚迪提出了将储能产能提升10倍的计划;2020年,公司筹建10GWh自动化储能装配产线。比亚迪的储能业务已经驶上快车道,对公司整体业务的支撑和贡献会越来越大。
(3)国轩高科
此外,国轩高科则于2014年开始探索储能业务,2016年9月正式成立储能事业部进入电池储能领域,与电子十一院、北京福威斯、上海电气、国家电网、继远软件等公司/单位合作。2020年10月,国轩高科副总裁黄章喜曾公开透露,公司计划2023年实现收入400亿元,其中储能业务超30%。
(4)派能科技
与上述企业不同,2020年末正式登陆科创板的派能科技专注锂电池储能应用超过10年,基本实现产业链核心技术自有化的布局,实现了分布式储能产品全系列化,产品广泛应用于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派能科技位居全球自主品牌家用储能产品出货量第三名(第一和第二分别为特斯拉和LG化学),所占市场份额高达8.5%。
图表4:2019年全球自主品牌家用储能产品市场份额及排名(%)
资料来源:IHS Markit、韦伯咨询整理
2020年,派能科技储能电池系统营收达10.45亿元,占公司整体营收的比例高达93.5%。2017-2020年,派能科技储能电池系统毛利率持续大幅增长,分别为18.79%、29.25%、36.72%和43.65%。
图表9:2017-2020年派能科技储能业务营收及毛利率(亿元,%)
资料来源:公司年报、韦伯咨询整理
更多储能行业的深度研究和全面数据,请关注韦伯咨询官网或公众号,或者点击查看韦伯咨询独家发布的《2021年中国储能行业专题调研与深度分析报告》。
该报告由韦伯咨询新能源行业研究专家团队耗时数月,经过全面深入的市场调研,引用国内外权威数据,运用科学的产业研究模型及方法,最终形成了涵盖储能行业政策环境、市场需求、竞争格局、全国重点省市发展情况、龙头企业经营状况以及在各个细分领域的布局与进展、行业发展趋势与前景预测、投资机会挖掘等内容详尽的深度研究报告,对预知储能行业需求前景、国家政策走向、竞争对手的业务布局、紧紧抓住相关领域的投资机会、制定公司应对战略与实施方案等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公司总部:中国-深圳
主营业务:行业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商业计划书、IPO及再融资募投项目可研、细分行业尽调、产业园区规划等
客服热线:段先生13480610575,刘先生14776264685(微信+电话)
联系邮箱:WBZX2019@163.com
公众号:韦伯咨询、韦伯产业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