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80610575,

14776264685,

2021年中国危废处置行业供求现状分析(多图)
作者: | 作者:韦伯咨询 | 发布时间: 2021-08-06 | 1019 次浏览 | 分享到:
2021年中国危废处置行业供求现状分析(多图)

一、我国危废产生量快速增长,规模已超亿吨

我国工业门类全,产废行业多,包含半导体制造、装备制造、化工、制药、采矿等新兴和传统制造业,还包括各类研发实验室。相比一般固废和水废,危险废物具有种类多,处理技术难度高的特点。

根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版),危险废物总计46大类467种,较2016年版《名录》减少了12种,主要包括医疗废物、医药废物、农药废物、废有机溶剂与含有机溶剂废物、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废物等。

图表1:主要危险废物类别简介

最新!2021年中国危废处理行业专题调研与深度分析报告(多图)

资料来源:生态环境部、韦伯咨询整理

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持续推进,我国危险废物产生量持续增长,且近年来增速有所加快。从生态环境部发布的数据来看,我国危废产生统计量经历过三次跃升,均与国家日益严厉的监管政策密切相关:

(1)2011年,国家工业危废申报口径从一年产生10千克纳入统计改为1千克,统计数据由2010年的1586万吨激增至3431万吨,增幅超过100%。(2)2013年,国家“两高”司法解释出台,非法排放、倾倒、处置危废三吨以上即可入刑,危废显现量在2014年提升近500万吨。(3)2016年,生态环境部会同公安部联合开展打击涉危险危废环境违法犯罪行为专项行动,对可能违法违规堆存、填埋地点进行全面排查,危废产生量同比增长近1/3。

图表2:2010-2019年全国工业危废产生量及增幅(万吨)

最新!2021年中国危废处理行业专题调研与深度分析报告(多图)

资料来源:生态环境部、韦伯咨询

2017-2019年,全国工业危废产生量分别为6581、7370、8126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6.1%、13.5%、8.8%,近三年增幅有所放缓。由于前述产废数据为企业自行申报,实际危废产生量通常更高。根据英文学术期刊《
IOPConferenceSeries:EarthandEnvironmentalScience》模型预测,我国2021年和2022年危废产量为12,954万吨和15,789万吨,相较2019年水平仍存在55%和94%的涨幅,处于持续上升阶段。

二、危废处置量快速攀升,但仍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据根据我国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20年全国大、中城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年报》:2006年,全国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许可证数量仅有881份,此后数年不断增长,近三年增长最快,截止2019年底达到4195份,同比增长30%,相比2006年增长了376%。

图表3:2006-2019年我国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数量及增幅(份,%)

最新!2021年中国危废处理行业专题调研与深度分析报告(多图)

资料来源:生态环境部、韦伯咨询

随着经营许可证数量的增长,全国危险废物持证单位核准能力和实际收集和利用处置量快速提升。截至2019年底,全国危险废物(含医疗废物)经营单位核准收集和利用处置能力合计12,896万吨/年(含收集能力1,826万吨/年),危险废物实际收集和利用处置量达到3,558万吨(含单独收集81万吨),相比2006年分别大幅增长17倍和11倍。但由于大部分企业处理规模较小,未形成有效处理产能,因此市场整体产能利用率不高。

图表4:2006-2019年全国危废持证单位核准能力及实际处置情况(万吨/年、万吨、%)

最新!2021年中国危废处理行业专题调研与深度分析报告(多图)

资料来源:生态环境部、韦伯咨询

2019年,我国危险废弃物核准经营规模实际利用率为仅为28%,表明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结构与需求不匹配,不同危险废物种类利用处置能力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

此外,从危废设施的空间分布来看,我国危险废物产生量大的区域主要在东部沿海和西北内陆,而危废处置能力强的地区位于华东华南。山东、青海、湖南、云南、新疆等地区危险废物产生量远大于其处置能力,江苏、陕西、浙江、江西、广东等地区危险废物处置能力大于其产生量。由于危险废物跨省转移审批手续复杂,运输成本较高,使得危险废物利用处置区域供需失衡情况长期存在。

图表5:2019年各省危险废物产生量及持证单位实际收集和利用处置量(万吨)

最新!2021年中国危废处理行业专题调研与深度分析报告(多图)

资料来源:生态环境部、韦伯咨询

更多关于危废处理行业的全面数据和深度研究,请关注韦伯咨询官网或公众号,或者点击查看韦伯咨询独家发布的《2021年中国危废处理行业专题调研与深度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