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是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基本需求,然而,目前全球面临着淡水资源短缺的严峻挑战。海水淡化技术在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上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的推广,海水淡化技术有望成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手段,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未来世代的生活提供更多可能性。
常见的海水淡化技术包括蒸馏法、反渗透法、电渗析法等。其中,反渗透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技术,它通过半透膜将海水中的盐分和杂质分离,从而获得淡水。
图表1:常见的海水淡化技术的原理及特点
目前,全球已有150多个国家使用海水淡化技术为约3亿人提供清洁水。作为新增水源,海水淡化具有更好的投资经济性。
2022年,全球海水淡化工程规模达到1.08亿立方米/天,海水淡化产水6310万吨/日,海水淡化厂数量高达22757家。
2023年,全球海水工程规模达到1.15亿立方米/天,同比上涨7%。
2024年,全球海水淡化日产能预计超过1.2亿立方米/天,主要受中东、中国和美国市场的需求驱动。
图表2:2019-2024年全球海水淡化工程规模及增长情况(亿立方米/天,%)
海水淡化的成本长期处于大幅下降趋势——从20世纪70年代的几十元/吨到现在的4-8元/吨。
早期,全球海水淡化工艺以热法为主,因其对热能的大量需求,通常能耗成本较高。
到20世纪中叶,海水淡化工艺开始从热法向膜法转变,随着运行工艺的优化、膜技术的发展、膜生产技术的成熟、能量回收装置等核心装备性能的提升等,海水淡化产水成本不断下降。
图表3:1970-2025年全球海水淡化成本变化范围及下降趋势(元/吨)
从全球范围的最新项目来看,部分海淡项目投标价格低至0.4-0.6美元(约合人民币2-3元),例如迪拜Hassyan海水淡化厂项目,总投资达8.48亿欧元,规模接近90万吨/日,其投标价格更是刷新全球最低记录,为0.36536美元/m³(合人民币2.6元)。
技术迭代与绿色能源转型是海水淡化成本及价格下降的核心驱动力。展望未来,到2030年,全球海水淡化成本将较2025年再降30%-50%,中国沿海地区有望实现3元/吨以下的平价水价。
更多关于海水淡化行业的全面数据和深度研究,请查看韦伯咨询最新发布的
《2025年中国海水淡化行业专题调研与深度分析报告》
《2025年中国水处理膜行业专题调研与深度分析报告》
公司总部:中国-深圳
主营业务:行业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商业计划书、IPO及再融资募投项目可研、细分行业尽调、产业园区规划等
客服热线:段先生13480610575,刘先生14776264685(微信+电话)
联系邮箱:WBZX2019@163.com
公众号:韦伯咨询、韦伯产业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