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供水是指城市自来水供水企业通过公共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向单位和居民的生活、生产和其他各项建设提供用水的方式。
市政供水工程一般包括:水源地取水工程、输水工程、水处理工程、调蓄工程、加压提升工程以及遍及城市的配水管网工程等。市政水处理工艺的目的是使天然水源的原水经过处理水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
常见的市政饮用水水源种类为地下水水源和地表水水源,由于水源种类及原水水质的不同,其处理方法和工艺也各不相同。
图表1:市政饮用水的水源种类及特征
资料来源:水利部、韦伯咨询
目前,城市供水的流程大致如下:水从水源地输送至水厂——经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工序处理——通过主支管网输送到千家万户。对于一些小区的高层建筑,通常还需要采取水箱加压、消毒等措施进行二次供水。
二次供水是指单位或个人将城市公共供水或自建设施供水经储存、加压,通过管道再供用户或自用的形式,是城市供水系统(原水供应、制水生产、清水输送、二次供水)四大环节的最后一环。
图表2:自来水从生产到入户的主要环节及流程梳理
资料来源:水利部、韦伯咨询
为满足我国城市自来水用户不断增长的用水需求,我国城市供水综合生产能力也稳步增长。
近十年,全国城市供水能力整体保持稳定,大部分年份里有小幅的增长。2019年出现了负增长,2020年短暂恢复后,近两年有小幅下滑。2022年,全国城市自来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3.15亿立方米/日,同比减少1%。
图表3:1978-2022年中国城市供水综合生产能力及增长趋势(万立方米/日,%)
资料来源:住建部、韦伯咨询
2016年,中国城市供水管网长度为75.66万公里。2022年,中国城市供水管网长度为110万公里,同比增长4.06%。7年共增长34.64万公里,增幅高达45.78%,年均增长管道长度约5万公里,年均增幅6.54%。截至2022年底,我国城市供水普及率99.39%,城市用水普及率进一步上升至99.39%。
图表4:1978-2022年中国城市供水管道长度及增长趋势(公里,%)
资料来源:住建部、韦伯咨询
2021年,全国城市供水总量达673.3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7%。2022年,全国城市供水总量674.41亿立方米,与上年基本持平;供水普及率99.39%,比2021年增加0.01个百分点。按用途划分,生活用水占比最高,其次是生产用水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用水。
图表5:1978-2022年中国城市供水总量及增长趋势(公里,%)
资料来源:住建部、韦伯咨询
尽管城市人口增长和用水普及率近年来的整体提升带动了用水需求的增加,但我国城市供水总量一直保持着低速增长,主要得益于节水工作的开展,用水效率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用水需求增加的压力。
2022年,中国的自来水综合生产能力约为7.亿吨/日,供水总量约为1188亿吨。随着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及农村供水设施的完善,预计到2027年中国自来水供应能力及供应量将分别达到8.6亿吨/日及1421亿吨的规模。
图表6:2017-2027年中国自来水综合生产能力及供水总量预测(亿吨/日,亿吨)
资料来源:住建部、Frost & Sullivan、韦伯咨询
更多关于市政供水行业的全面数据和深度研究,请查看韦伯咨询独家发布的最新版《2024年中国自来水行业专题调研与深度分析报告》。
公司总部:中国-深圳
主营业务:行业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商业计划书、IPO及再融资募投项目可研、细分行业尽调、产业园区规划等
客服热线:段先生13480610575,刘先生14776264685(微信+电话)
联系邮箱:WBZX2019@163.com
公众号:韦伯咨询、韦伯产业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