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80610575,

14776264685,

非电领域的大气治理市场需求、主要行业
作者: | 作者:pmo8249b6 | 发布时间: 2020-09-19 | 5345 次浏览 | 分享到:
更多关于大气污染治理的全面数据与深度研究,请查看韦伯咨询独家发布的《2021年中国大气污染治理行业专题调研与深度分析报告》

2018年,我国原油加工量突破6亿吨,同比增长6.8%,增速较上年加快1.8个百分点;燃料油累计产量为2024.1万吨,累计下降16%。

图表1:2010-2019年中国燃料油累计产量(万吨)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韦伯咨询整理

2019年,中国原油加工量为6.52亿吨,同比增长7.6%;燃料油产量达到2469.7万吨,同比增长了445.6万吨,累计增长19%。

图表2:2015-2020年4月中国原油加工量(万吨)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韦伯咨询整理

由于机动车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燃烧硫含量过高的油品,为了降低环境污染,国家强制实施了降低燃料含硫量的法规,近十几年,我国已经陆续出台了国一至国六标准,要求用作工业及民用的能源产品必须进行净化处理。这将促进国内成品油质量升级提速,促使炼油企业不断采用高性能催化剂、净化剂,结合新的应用工艺实现能源的清洁生产。

2、天然气工业

天然气及天然气化工方面,近年来我国天然气产量波动增长。2019年我国天然气产量为1736.2亿立方米 同比增长9.8%。

图表3:2014=2019年中国天然气产量(亿立方米)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韦伯咨询整理

我国天然气的主要用途是民用和工业用燃料,根据2016年9月正式实施的2012年新版《天然气》标准规定,一类天然气含硫标准从100mg/立方米降低到60mg/立方米,工业化工用天然气中硫化氢的含量仅为1~2mg/立方米,因此在工业化工环节仍然需要精脱硫。

3、煤化工行业

煤化工方面,我国煤炭储量中,北方的煤炭硫分较低,而西南地区煤中所含的硫分较高;上层煤硫分低,下层煤硫分高。高硫煤储量在煤炭总储量中所占比例约为1/3,并且高硫煤的开采比例在逐年提高。在煤化工的生产过程中,由于煤以及油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等排放物。因此脱硫技术在煤化工中的应用十分重要,以防止煤在燃烧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硫。

2019年,全国煤气产量为14713.8亿立方米,累计增长7.9%。2020年1-4月中国煤气产量为4903.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1%。

图表4:2016-2020年4月中国煤气产量(万立方米)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韦伯咨询整理

近年来,随着焦化行业供给侧改革的稳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动全行业高质量发展,焦炭产量稳步增长。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焦炭产量为44834.20万吨,2019年为47126.16万吨,同比增长5.11%。

图表5:2012-2019年全国焦炭产量情况(万吨)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韦伯咨询整理

煤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将带动脱硫净化剂的市场需求。总体看,我国天然气及煤化工行业对脱硫净化剂需求较大。

4、化肥工业

化肥方面,化肥的生产原料主要是合成气,合成气中还有硫、砷、氯等大量有害物质,在化肥产品正常生产中必须要脱除。生产化肥使用的原料主要是煤、天然气和石油,这些原料中均含有大量硫,在生产过程中硫会转换为硫化氢进入合成气,造成催化剂中毒,因此在生产化肥时,通常先采用湿法对合成气进行粗脱硫,再用干法进行精脱硫。

2019年,全国农用氮磷钾化学肥料产量为5624.9万吨,累计增长3.6%。预计未来我国化肥产量将趋于平稳,对脱硫催化剂的需求将保持平稳。

图表6:2013-2019年全国化肥产量及增长率(万吨,%)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韦伯咨询整理

5、其他行业

此外,随着我国环保力度的加大,化肥、钢铁、沼气等行业对脱硫催化剂的需求也仍然较大。

总体看,随着能源利用清洁化、精细化要求不断提高,能源净化行业存在较大的技术需求;同时随着我国能源利用规模的不断扩大,脱硫催化剂存在较大的市场空间。

1、石油行业

2、天然气工业

3、煤化工行业

4、化肥工业

5、其他行业

四、脱硫行业市场竞争格局

第三节 烟气脱硝市场分析

一、脱硝技术及应用领域

二、脱硝催化剂类别、特性及适用条件

三、脱硝催化剂产品面临的经营形势

四、SCR脱硝催化剂发展现状与前景

1、SCR脱硝催化剂技术现状

2、SCR脱硝催化剂产品现状

3、SCR脱硝催化剂市场前景

4、脱硝催化剂行业竞争格局

第五章 非电领域大气污染治理市场分析

第一节 非电领域大气治理的特点

非电领域的除尘业务标准正逐步向电力行业看齐,但非电领域脱硫、脱硝的排放标准相比电力行业更为宽松,污染治理的基础、管理的能力与电力行业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属于环保治理企业重点关注的市场机遇。尽管未来前景明朗,但非电领域大气治理在发展中还需攻克多重难题,主要包括:

第一,处理难度更大。

非电领域行业众多,不同行业之间生产工艺差异较大,各细分行业的排放物、排放浓度也不一样,处理起来个性化较强,需要根据不同的治理需求实施相对应的解决方案。

第二,产品盈利能力下降。

传统电力企业以大型国有企业为主,具有一定的垄断性质,盈利状况普遍较好。与之相比,钢铁、冶金、玻璃、建材等非电行业公司规模相对更小,安装脱硫、脱硝、除尘设施并达标运行存在经济层面的考虑,在环保设备的选取上,对价格更为敏感,付款方式、付款条件的要求也会更为苛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