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7年底,10省已建成小水电2.41万座,最小间距仅100米,开发强度较大。5个省“十二五”期间新增小水电超过规划装机容量,8个省有930座小水电未经环评即开工建设,6个省在自然保护区划定后建设78座小水电,7个省有426座已报废停运电站未拆除拦河坝等建筑物,7个省建有生态泄流设施的6661座小水电中有86%未实现生态流量在线监测。过度开发致使333条河流出现不同程度断流,断流河段总长1017公里。”
在这一背景下,2019年1月,水利部会同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国家能源局部署推进长江经济带小水电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清理整改工作。长江经济带各省市今年7月底完成评估分类、10月底制定“一站一策”总体时间安排。2019年和2020年,四部门将联合组织对各地清理整改工作进行调研督导。长江经济带沿线省份将在2020年前基本完成小水电站的清理整改工作。
全国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农村水电站没有生态流量泄放设施,不能保障河道下游生态用水,这是农村水电目前最突出的短板。水利部紧紧抓住生态流量这个“牛鼻子”,要求以长江经济带小水电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清理整改为契机,补齐生态流量泄放设施工程短板,确保河流生态用水安全。
2019年8月,水利部、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加强长江经济带小水电站生态流量监管的通知,要求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省(直辖市)水利厅(局)、生态环境厅(局),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组织开展小水电站生态流量确定、泄放设施改造、生态调度运行、监测监控等工作,切实加强长江经济带小水电站(单站装机5万千瓦及以下)生态流量监督管理,尽快健全保障生态流量长效机制,力争在2020年底前全面落实小水电站生态流量。
当前,各地在生态流量泄放和监管制度建设等方面采取了有效措施,已有福建、浙江、江西、河南、湖北等10个省份出台了水电站生态流量监督管理文件,对生态流量核定、泄放措施和监督管理做出明确规定。
农村水电信息化、智慧化已纳入水利部信息系统建设中。水利部要求,因地制宜地通过安装流速仪、流量计等方式进行监测,并及时传输到监控平台,客观、准确反映生态流量泄放情况。同时,利用水利部门或生态环境部门现有监测基础条件建立省级生态流量监测平台,将监测数据导入全国系统,实现数据共享。
充分发挥绿色小水电站的综合效益。过去,大部分农村水电站以发电为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单一功能无法满足公众的需求。通过功能调整和优化调度,不仅可以满足防洪、供水、灌溉需要,还可以通过有效保障河流生态、景观等新的用水需求,提升河流生态系统功能,促进美丽乡村建设。
福建省按照“推动小水电转型升级”的要求,在永春、长汀两县开展生态修复试点,结合增效扩容改造,通过电站的“改、转、退”修复河流生态,仅长汀县涂坊河就治理减水、脱流河段33.8公里,上下游共73.5公里河道的生态得到改善。永春县发挥经济杠杆作用,对实施生态改造、落实生态需水量而造成发电损失的水电站,根据新的发电量和成本,重新确定上网电价,相应上调0.05元/千瓦时,有效激发了业主转型升级内生动力。
浙江省探索推进生态水电示范区建设,把生态改造和修复作为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完成了34个示范区建设,修复减脱水河段107公里,有力改善河道两岸环境和乡村面貌。
下一步,水利部门将坚持问题导向,紧紧围绕完善生态流量泄放设施、减水脱流河段生态修复等绿色小水电建设的工作重点,使水生态水环境成为农村水电改革发展的刚性约束。
更多关于农村小水电行业的全面数据和专题调研,请查看韦伯咨询独家发布的《中国农村小水电政策分析与投资前景深度研究报告(2021年最新版)》。
该报告由韦伯咨询水电行业研究专家团队耗时数月,经过全面深入的市场调研,引用国内外权威数据,运用科学的产业研究模型及方法分析中国农村小水电行业,最终形成了涵盖农村小水电行业政策环境、市场需求、竞争格局、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发展情况、主要上市公司经营状况以及在各个细分领域的布局与进展、行业发展趋势与前景预测、投资机会挖掘等内容详尽的深度研究报告,对预知农村小水电未来需求情况、国家政策走向、竞争对手的业务布局、紧紧抓住相关领域的投资机会、制定公司应对战略与实施方案等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公司总部:中国-深圳
主营业务:行业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商业计划书、IPO及再融资募投项目可研、细分行业尽调、产业园区规划等
客服热线:段先生13480610575,刘先生14776264685(微信+电话)
联系邮箱:WBZX2019@163.com
公众号:韦伯咨询、韦伯产业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