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家企业公布HIT电池产线技术指标
2021年3月18日,安徽华晟500MWHIT电池产线试运行一周,电池平均效率达23.8%,最高效率24.39%。
2021年3月25日,爱康科技浙江湖州基地一期220MW异质结电池项目iCell异质结电池片最优批次转换效率24.2%,宣布全面进入批量化、大规模生产阶段。此外,公司还于4月8日宣布聘请HIT电池创始人,日本原三洋公司技术总监木山精一博士位公司首席技术顾问,进一步增强公司研发实力,2021年底总体将实现2GW的产能规模。
2021年3月31日,通威股份200MWHIT中试线正在试运行,平均效率达24.2%,2021年底量产效率目标为25%。
2、未来异质结产能和市场份额将进一步增加
HIT电池技术通过增加一层非晶硅异质结来提高Voc开路电压,从而提高电池片的转换效率,平均转换效率比PERC电池高出约1%,HIT电池制备工序少、效率提升潜力较大,目前已经量产或计划量产HIT电池的企业有近20家,大多尚处于中试阶段。2019年以前国内HIT产线有上彭、钧石、中智、晋能等企业,产能规模较小,异质结发展较慢。2019年,通威在成都(和三峡资本合资成立中威公司)和合肥分别建设了两条中试线,吹响了国内电池龙头企业布局HIT电池的号角。2020年,各企业宣布的HIT产能规划接近50GW,目前已建成的HIT产能在3-5GW,根据CPIA预测,HIT的市场份额将从2020年的3%增加至2025年的20%左右。
3、异质结电池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发展潜力巨大
目前成本是制约HIT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HIT电池生产成本约为0.92元/W,其中包含硅片、浆料(低温银浆)、靶材、设备折旧和其他部分,成本分别为0.5、0.23、0.05、0.05、0.1元/W,占比分别为54.3%、25%、5.4%、5.4%、10.8%。相比于PERC(0.71元/W),HIT电池生产成本仍高出0.21元/W。
图表:HIT电池生产成本构成(元/W,%)
资料来源:韦伯咨询整理
未来HIT的降本路径主要集中在设备和银浆,目前HIT单吉瓦设备投资成本已经从2019年8-10亿元,降低至2020年的5亿元,2021年有望降低至4亿元左右。银浆方面,随着低温银浆国产化和“银包铜”技术电极优化方案的应用,HIT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
光伏行业几乎每隔2-3年就会有一次技术迭代,而电池转换效率是最关键的指标,随着PERC的效率挖掘逐步接近24.5%的效率极限,异质结电池被视为下一代光伏电池的革命性技术,其效率更高,工艺更简单,能耗更低,长期来看代表未来电池技术的发展方向。
更多光伏发电行业的深度研究和全面数据,请关注韦伯咨询官网或公众号,或者点击查看韦伯咨询独家发布的《2021年中国光伏发电行业专题调研与深度分析报告》。
该报告由韦伯咨询光伏行业研究专家团队耗时数月,经过全面深入的市场调研,引用国内外权威数据,运用科学的产业研究模型及方法,最终形成了涵盖光伏发电行业政策环境、市场需求、竞争格局、全国重点省市发展情况、龙头企业经营状况以及在各个细分领域的布局与进展、行业发展趋势与前景预测、投资机会挖掘等内容详尽的深度研究报告,对预知光伏发电行业需求前景、国家政策走向、竞争对手的业务布局、紧紧抓住相关领域的投资机会、制定公司应对战略与实施方案等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公司总部:中国-深圳
主营业务:行业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商业计划书、IPO及再融资募投项目可研、细分行业尽调、产业园区规划等
客服热线:段先生13480610575,刘先生14776264685(微信+电话)
联系邮箱:WBZX2019@163.com
公众号:韦伯咨询、韦伯产业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