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氧疗法,是将病人置于高压环境中(高压氧舱内,超过一个大气压的环境),吸入纯氧或高浓度氧以治疗疾病的方法。
高压氧治疗的临床应用非常地广泛。
《中华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分会关于“高压氧治疗适应证与禁忌症”的共识(2018版)》将高压氧治疗的临床适应症分为Ⅰ类适应证和Ⅱ类适应证,其中Ⅰ类适应证为32种,Ⅱ类适应证为49种。
图表1:高压氧治疗的具体适应症
资料来源:Wind、韦伯咨询
根据中华医学会高压氧医学分会开展的“中国高压氧医学基线调查”:
目前高压氧治疗人次最多的5种疾病分别为脑血管病(脑血栓或脑出血)、一氧化碳中毒及迟发性脑病、脑外伤、听力下降(突发性耳聋、耳鸣等)、缺氧缺血性脑病。
高压氧治疗需要一个提供压力环境的设备—高压氧舱。
按加压的介质不同,分为空气加压舱和纯氧加压舱两种,其中多人舱几乎都是空气加压舱,而婴儿舱和单人舱是氧气加压舱。
空气加压舱的概念是往氧舱里面注入压缩空气,稳压以后患者通过戴面罩呼吸纯氧治疗疾病。
随着氧舱技术的改进,现在氧舱里面配备了照明、通讯、监控和空调系统。
除此之外,像气管切开、危重、新生儿、高龄、体弱的患者,氧舱里面还配备吸痰装置,全程心电监护装置,微阻力吸氧和氧气湿化装置。
图表2:医用高压氧舱的主要类别
资料来源:Wind、韦伯咨询
高压氧舱并不算是一个新生的事物,它早已被应用到实际当中,只是以往通常是被应用在医疗领域。
但是近些年来随着健康产业的发展,尤其是人们对于医疗保健的追求,高压氧舱也开始向民用化发展,逐步应用到日常健康疗养方面,比如运动后恢复、术后伤口恢复、产后恢复、缓解高原反应和美容美体等。
《医用氧舱安全管理规定》规定:
1、医用氧舱制造单位,应向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医用氧舱制造资格申请,取得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AR5级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即医用氧舱制造许可证)后,才能从事医用氧舱制造。
2、医用氧舱的安装应由该医用氧舱的制造单位进行。
3、对医用氧舱制造单位的资格审查,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卫生部共同组织或由认可的机构进行。
国内医用高压氧舱行业市场主体传统上多为中小企业,相关企业的员工数量、营业收入及利润、资产总额规模等指标也偏小。领先的企业营收多在亿元级别,员工数量也仅几百人的规模。
图表3:已取得“AR5级压力容器制造许可证”的企业名单如下:
资料来源: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韦伯咨询
医用高压氧舱已经投入临床应用多年,但家用版的高压氧舱在中国市场仍然是新兴产业。
近两年,随着相关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步提高,民用高压氧舱产品相继高调推出,并在资本市场引起巨大关注。
因此,相关的上市公司也迅速进入该领域。据韦伯咨询的不完全统计,主要企业名单如下:
图表4:民用高压氧舱相关上市公司及业务概况
资料来源:Wind、韦伯咨询
更多关于高压氧舱行业的全面数据和深度研究,请点击以下站内链接,查看韦伯咨询独家发布的最新版
公司总部:中国-深圳
主营业务:行业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商业计划书、IPO及再融资募投项目可研、细分行业尽调、产业园区规划等
客服热线:段先生13480610575,刘先生14776264685(微信+电话)
联系邮箱:WBZX2019@163.com
公众号:韦伯咨询、韦伯产业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