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对人类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但也带来了严峻的废塑料污染问题。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报告显示:全世界总计生产的90亿吨塑料制品中,被循环利用的只有9%,另外约12%被焚烧,其余79%最终堆积在垃圾填埋场或进入自然环境中。
图表:全球塑料制品处置方式及占比
资料来源: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韦伯咨询
当前,全球塑料产量持续攀升,从 2000 年到 2019 年实现了翻倍增长,废塑料产量也随之激增。中国曾是全球废塑料的主要进口国,但近年来实施的进口禁令对全球废塑料贸易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全球废塑料贸易的发展模式和驱动因素,对于应对塑料污染、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全球废塑料年产量呈现稳步上升态势,从 1990 年的 8644 万吨迅速增长至 2022 年的 3.84 亿吨,其中 2022 年平均每日产生量约为 105.2 万吨。
美国、中国和欧盟在废塑料生产方面名列前茅,2022 年美国产量达 7550 万吨,中国紧随其后为 7320 万吨,欧盟 27 国以 5820 万吨位列第三。
近年来,美国和欧盟的废塑料产量增长速度有所放缓,而中国则保持着较快的增长趋势,预计不久后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废塑料生产国。
1990-2022 年全球和主要经济体废塑料的生产和处理
填埋是全球废塑料处置的主要方式,但近年来国际上填埋比例总体呈下降趋势,不过中国和印度的填埋量却有所增加。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主要依赖填埋,并辅以废塑料出口。尽管全球废塑料管理不善的情况有所改善,但中国和印度的管理不善水平仍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焚烧和回收利用正逐渐受到重视,日本、韩国、欧盟和中国的焚烧量高于平均水平,然而全球回收率仍较低,主要经济体的回收率未超过 15%。
从伙伴国视角来看,全球废塑料累计出口量超过进口量,出口价值也高于进口价值。
自 1988 年有记录以来,累计出口达 2.54 亿吨,价值 116 亿美元;累计进口为 2.07 亿吨,价值 88 亿美元。
贸易量和价值在 1992 - 2012 年期间呈现增长态势,2013 年受中国 “绿篱行动” 影响出口量下降,2014 年政策调整后又有所回升,2018 年中国进口禁令实施后,进出口量大幅下滑,2022 年降至最低水平。
1988-2022 年基于伙伴国家视角的废塑料贸易量和贸易额
欧洲是废塑料的主要出口地区,1988 - 2022 年累计出口占全球的 43.8%,2012 年达到峰值 690 万吨,主要出口其他废塑料(如 PP 和 PET)及 PE。
亚洲的出口量仅次于欧洲,累计出口占全球的 28.5%,同时也是最大的进口地区,累计进口占全球的 65.9%。北美是第三大出口地区,累计出口占全球的 23.2%,主要出口其他废塑料。
基于伙伴国家视角的六大洲贸易
G7 国家在过去 35 年中累计出口 1.4 亿吨废塑料,占全球出口的 55%,但自 2018 年中国进口禁令实施后,出口量逐年下降。
新兴经济体主要进口废塑料,受中国禁令影响,进口量大幅减少。东盟在 1994 - 2016 年期间出口多于进口,2018 年后进口增加,转为净进口。
主要经济组织的贸易地位
德国、日本、美国等一直是主要出口国,英国和法国在全球贸易中也占据重要地位。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曾是最大的进口国,累计进口占全球的 50.2%,但在进口禁令实施后,进口量急剧下降,2022 年净进口量仅为 0.8 万吨,未来可能从主要进口国转变为出口国。
废塑料出口贸易份额(1988-2022 年)
中国进口禁令促使发达国家将废塑料转移至其他国家,东南亚国家如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越南等成为新的进口目的地,欧洲内部及亚洲内部贸易增加。
同时,一些原本贸易量较小的国家,如欧洲的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和波斯尼亚等,其贸易份额逐渐上升。
根据净出口情况,主要国家可分为三类:
稳定型国家如德国、英国、法国、美国和日本等,长期以来是主要净出口国,但中国禁令实施后出口量有所下降;
波动型国家如加拿大、西班牙、土耳其、韩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泰国等,其净进出口情况不稳定,受中国禁令影响明显;
中间过渡型国家如比利时、澳大利亚和荷兰等,贸易地位发生了转变。
全球固体废物循环经济的发展主要受经济因素驱动。
废塑料累计出口价值随人均 GDP 增加而上升,美国、德国和日本是废塑料贸易的主要驱动国家。
比利时和荷兰等国经济发展对废塑料出口依赖度较高,但近年来部分发达国家的依赖程度有所下降。
废塑料出口量与原油价格和产量呈高度正相关。高油价和高产量时,废塑料出口量增加;低油价时,原生塑料生产更具成本优势,废塑料竞争力下降。
公司总部:中国-深圳
主营业务:行业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商业计划书、IPO及再融资募投项目可研、细分行业尽调、产业园区规划等
客服热线:段先生13480610575,刘先生14776264685(微信+电话)
联系邮箱:WBZX2019@163.com
公众号:韦伯咨询、韦伯产业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