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业储能是指写字楼、工厂等用电侧配备的储能设备,其主要实现的目标包括自发自用或者峰谷价差套利。
工商业储能系统主要包括PACK电池、PCS(储能变流器)、BMS(电池管理系统)、EMS(能量管理系统)等。
按照储能技术类型来分类,可以分为化学储能、机械储能、电容储能。
图表1:工商业储能技术主要类型
资料来源:Wind、韦伯咨询
近两年,分时电价、专项储能补贴、需求侧响应、两部制电价、分布式配储等政策陆续出台和完善,为工商业储能项目的投建创造了有利条件。特别是分时电价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峰谷价差拉大,提高了工商业储能的经济性。
由于工商业储能前期投入成本高,仅依靠峰谷套利并不能更好地彰显项目经济性优势,因此不少地区出台了用户侧(含工商业储能)补贴政策。
多省针对用户侧储能(含工商业储能)发布的相关补贴政策包括放电补贴、容量补贴以及投资补贴。比如,浙江温州和义乌、安徽合肥和芜湖、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湖南长沙、广东深圳等地都对用户侧储能给予一定放电补贴(0.2元/度~0.8元/度不等)。、
图表2:各地工商业储能放电补贴标准(元/kWh)
资料来源:Wind、韦伯咨询
除了政策支持,储能产业上游原材料碳酸锂价格大幅下降、随后的储能电池/电芯和系统价格也呈现下行趋势也使得工商业储能项目盈利空间进一步提升。
从2022年最高接近60万元/吨,下降到2024年的8万元/吨,碳酸锂降价明显。
2023年9月储能系统中标均价跌破1元/wh。2小时储能系统中标均价自2023年1月至2024年8月一直处于下行阶段,而2024年7月该均价首次跌破0.60元/Wh。
当前储能电芯的平均价格已“腰斩”,从2023年初的0.90元/Wh-1元/Wh下降至2024年8月的0.30元/Wh-0.40元/Wh。
图表3:2023-2024年国内储能电芯的平均价格变化趋势(元/Wh)
资料来源:Wind、韦伯咨询
1、市场需求方面,在落实“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发展工商业储能,一来可以为企业配置后备电源,保障生产稳定;二来基于电价政策,可实现降本增效;三来通过储能落地,为“双碳”献力。
工商业企业多位于经济发达地区,用电需求强。近几年,多地用电供需形势紧张,甚至出现“拉闸限电”的极端情况,储能系统还可以作为备用电源使用。
2、技术进步方面,储能技术的成本正在快速下降。特别是锂电池储能技术,由于其性能优越、成本低廉,已经成为当前主流的储能技术。此外,新的储能技术如氢能、压缩空气能等也在不断研发和应用中。
伴随储能电芯容量变大带来系统能量密度的提升。比如,工商业储能系统将从原来的215kWh上升为250kWh左右。
PCS功率也相应增大。在“大电芯”的确定性趋势下,125kW/250+kWh或将成为工商业储能赛道的主流配置。
工商业储能行业上游主要为核心零部件,由储能电池、PCS、EMS、BMS等组成;中游为系统集成与品牌渠道运营商;下游主要为工商业用户,主要应用场景包括工厂、商城,光储充一体化和微电网等。
工商业储能产业链上中下游关联密切,较多中游厂商业务也涉及上游零部件。
图表4:工商业储能上下游及应用场景分布
资料来源:Wind、韦伯咨询
目前工商业储能主要有四种运营模式。
图表5:工商业储能的主要运营模式
资料来源:Wind、韦伯咨询
在市场早期,合同能源管理、融资租赁等模式有利于推动用电企业决策和使用储能。在市场主流期,业主自投和纯租赁模式或将占有更高比重。
图表6:EMC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三种利益分享方式
资料来源:Wind、韦伯咨询
经济性是工商业储能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
目前工商业储能主要有峰谷套利、能量时移(光伏配储)、需量管理、配电增容、政策补贴、备用电源、需求响应、虚拟电厂等多种获利模式。
目前,工商业储能的经济性主要来自峰谷价差套利,虚拟电厂、现货市场套利、电力辅助服务等将是未来的重要盈利模式。
图表7:工商业储能的主要盈利模式
资料来源:Wind、韦伯咨询
峰谷套利是现阶段工商业储能最重要的盈利模式。我国针对工商业用电领域,实施了分时电价制度,依据各时段电力供需状况差异化定价。
对于工商业用户而言,安装储能系统可在电力需求较低、电价优惠的低谷时段储蓄电能;而当电力需求激增、电价攀升的高峰时段,储能电池则释放储存的电能供给生产或运营使用,有效减轻对电网高峰供电的压力,并在此过程中获得显著的峰谷电价套利收益。
图表8:工商业储能项目盈利来源占比
资料来源:Wind、韦伯咨询
报告全文,请关注韦伯咨询官网或公众号,或者点击以下站内链接查看
韦伯咨询独家发布的最新版《2024年中国工商业储能行业专题调研与深度分析报告》。
公司总部:中国-深圳
主营业务:行业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商业计划书、IPO及再融资募投项目可研、细分行业尽调、产业园区规划等
客服热线:段先生13480610575,刘先生14776264685(微信+电话)
联系邮箱:WBZX2019@163.com
公众号:韦伯咨询、韦伯产业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