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80610575,

14776264685,

2023年中国储能市场发展现状与前景趋势研究报告参考(一)
作者: | 作者:韦伯咨询 | 发布时间: 2023-08-13 | 1320 次浏览 | 分享到:
更多关于储能行业的全面数据和深度研究,查看韦伯咨询独家发布的《2023年中国储能行业专题调研与深度分析报告》

一、储能应用场景广泛,储能系统成本持续下降

储能是指利用化学或者物理的方法将产生的能量存储起来并在需要时释放的一系列技术和措施。储能技术应用范围广泛,包括电力系统、通信基站、数据中心、UPS、轨道交通、人工/机器智能、工业应用、军事应用、航空航天等,潜在需求巨大。

图表1:储能的应用场景及主要用途

资料来源:Wind、韦伯咨询

根据能量存储形式的不同,广义储能包括电储能、热储能和氢储能三类。电储能是最主要的储能方式,按照存储原理的不同又分为电化学储能和机械储能两种技术类型。其中,电化学储能是指各种二次电池储能,主要包括锂离子电池、铅蓄电池和钠硫电池等;机械储能主要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和飞轮储能等。具体如下图所示:

图表2:储能技术的主要分类

资料来源:Wind、韦伯咨询

储能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电池原材料及生产设备供应商等;中游主要为电池、电池管理系统、能量管理系统以及储能变流器供应商;下游主要为储能系统集成商、安装商以及终端用户等,具体如下图所示:

图表3:储能产业链示意图

资料来源:Wind、韦伯咨询

完整的电化学储能系统主要由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BMS)、能量管理系统(EMS)、储能变流器(PCS)以及其他电气设备构成。电池组是储能系统最主要的构成部分;电池管理系统主要负责电池的监测、评估、保护以及均衡等;能量管理系统负责数据采集、网络监控和能量调度等;储能变流器可以控制储能电池组的充电和放电过程,进行交直流的变换。

图表4:电化学储能系统结构示意图

资料来源:Wind、韦伯咨询

电池组成本是电化学储能系统的主要成本,是未来产业链技术迭代和降成本的主要环节。一套完整的电化学储能系统中,电池组成本占比最高达67%,其次为储能逆变器10%,电池管理系统和能量管理系统分别占比9%和2%。

图表5:电化学储能系统成本构成

资料来源:Wind、韦伯咨询

2023年7月3日,国内电池级碳酸锂价格30.25万元/吨,较2022年11月高点价格下降46.93%。从终端看,储能系统价格下降明显。2023年6月份储能系统(2h磷酸铁锂,不含用户侧)中标均价1.082元/Wh,同比下降24%,环比下降12%,较1月份的价格下跌了25%。

根据BNEF,2020年一个完成安装的、4小时电站级储能系统的成本范围为235-446美元/千瓦时。2021年安装完成一个2小时电站级储能系统成本下降至1.3元/瓦时,2025年将下降至0.9元/瓦时。成本范围之大也凸显了影响储能项目成本的因素之多,包括储能时长、项目规模、电池材料体系以及项目部署国家等。BNEF预计2030年成本下降至167美元/千瓦时,主要原因是电池组成本的下降。

图表6:2019-2030年储能系统成本下降趋势预测

资料来源:BNEF、韦伯咨询

二、全球储能市场高速增长,抽水蓄能累计装机占比首次低于80%

截至2022年底,全球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237.2GW,年增长率达15%。继2021年全球累计装机规模突破200GW后,2022年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

图表7:截至2022年底全球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及增长率(GW,%)

资料来源:CNESA、韦伯咨询

其中:抽水蓄能累计装机规模占比为79.3%,首次低于80%,同比下降6.8个百分点;电化学储能装机占比持续提升,2022年占比达到18.7%,较2021年增长7个百分点。

图表8:2017-2022年全球抽水储能及电化学储能装机规模占比变化趋势(%)

资料来源:CNESA、韦伯咨询

新型储能的累计装机规模紧随其后,为45.78GW,年增长率80%;其中,锂离子电池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年增长率超过85%,其在新型储能中的累计装机占比与2021年同期相比上升3.5个百分点,市场份额超过90%。

2022年以来,全球能源供需格局进入调整阶段,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储能列为加速其清洁能源转型的必选项。2022年,全球新增投运电力储能项目装机规模30.7GW,同比增长98%,其中新型储能投运规模达到20.4GW。

2021年,中国、美国、欧洲新型储能装机合计占比约80%,2022年中国、美国、欧洲新型储能装机合计占比约86%,集中度提升6个百分点,继续引领全球储能市场发展。

国际能源署预计:未来5年全球储能装机容量将增长56%,到2026年达到270GW以上。预计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将增长13倍,其中太阳能和风能增长10倍。在可再生能源发电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储能技术将在其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未来,在电池技术和新能源技术的共同进步下,储能将在未来电力结构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负责电网灵活性调整,彭博新能源中性预测:到2050年,全球储能累计装机或将达到1676GW/5827GWh,未来三十年间全球投资额预计达6620亿美元。

三、全球新型储能新增投运规模首次突破20GW,中国市场占比超1/3

新型储能,指的是抽水蓄能之外的其他储能技术,包括重力、锂电池、钠电池、液流电池、压缩空气等。新型储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环节,可发挥支撑电力保供、提升系统调节能力、保障电网运行安全等重要作用,具有多元、多时间尺度的应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