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产业方面,《2030年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明确风电、光伏、新型储能、氢能等行业发展目标;”十四五”期间国内年均光伏新增装机规模一般预计70GW,乐观90GW;全球2021-2025累计光伏新增容量1097GW,乐观预计1374GW;”十四五”期间国内年均新增风电装机5000万千瓦;全球2021-2025累计风电装机新增541GW。
图表8:2030年新能源产业发展对有色金属需求情况预测
资料来源: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韦伯咨询
新能源汽车方面,根据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将达到20%左右。据此预测,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源对锂、钴等矿产的需求分别为:
图表9: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源对锂、钴等矿产的需求预测(万吨)
资料来源: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韦伯咨询
同时,随着5G通信、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对钽、铌、锂、稀土、钪、锗、镓、铟、铼、碲等关键有色金属矿产的需求还将源源不断的增加。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把重视资源综合利用提到了更高的战略高度。有色金属行业因其能源消耗多及污染物排放量大等问题,已成为当下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关注领域,加强有色金属行业的环境保护建设和资源化利用已迫在眉睫。
在我国“双碳”政策背景下,有色金属工业计划2025年实现碳达峰,再生有色金属产业面临历史性机遇。再生金属在碳减排方面具有较大优势,根据有色金属协会统计,再生铜、铝、铅能耗仅为原生金属的27.0%、3.8%、21.9%,此外水耗、固废以及SO2排放量均有较大改善,符合绿色循环经济发展需求,因此发展再生金属产业是减少碳排放和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国家也出台多项政策支持有色金属回收利用产业发展。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和劳务增值税优惠目录》,对部分销售资源综合利用产品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30%/70%税收优惠政策,部分产品按照9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2021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到2025年,废钢利用量达到3.2亿吨,再生有色金属产量达到2000万吨,其中再生铜、再生铝和再生铅产量分别达到400万吨、1150万吨、290万吨,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达到5万亿元。
图表10:2020-2025年再生有色金属产量规划目标及增长空间(万吨)
资料来源:发改委、韦伯咨询
要实现上述规划目标,到2025年再生有色金属年产量较2020年增37.93%,再生铜、再生铝、再生铅增幅分别为23.08%、55.41%、20.83%。发展循环经济将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变得日益重要,提高再生金属的利用率正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从整体占有率来看,目前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还比较落后。2020年,我国铝、铜、锌、铅四大金属消费总量约7760万吨,其中再生金属2150万吨,占消费量的27.8%,比世界平均水平35.3%,低7.5个百分点,与发达国家平均45%相比相差更远。
图表11:2020年我国主要再生金属消费量占比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资料来源: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韦伯咨询
相较国外,2020年美国再生铜、再生铝占铜、铝产量的比例分别超过了50%和70%,美国的铅、日本的铝已经实现100%由再生金属原料供给。相比之下,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图表12:2020年主要再生有色金属产量及占原生金属的比重(万吨,%)
资料来源: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韦伯咨询
“十三五”期间,我国再生铜、再生铝、再生铅、再生锌产量分别约为同期原生金属产量的35%、20%、42%、25%。“十四五”期间,我国将统筹国内外两种资源及原生、再生两种资源,在建设境外矿产资源基地的同时,加快建设再生资源基地,增强防范资源风险的能力,再生有色金属产量和利用率将进一步提高。
图表13:“十三五”我国主要再生金属产量占同期原生金属产量的比重(%)
资料来源: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韦伯咨询
有色金属的回收利用涉及众多环节和产业。在回收环节,传统的废弃电池回收、报废机动车回收、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等领域,由于靠近普通消费者,回收门槛较低,有大量个体户和中小企业参与,市场主体众多且分散。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再生资源回收企业约9万家,从业人员约1300万人,已形成以回收站点、分拣中心、集散市场为核心的三位一体回收体系。
从回收渠道的变化来看,在手机回收等细分领域,伴随互联网的发展和新技术的进步,互联网回收模式迅速崛起,对传统回收市场格局造成巨大的冲击。以手机等电子产品回收为主的爱回收为例:截至2021年9月底,其在全国195个城市共开设了943家门店;从交易规模来看,集团2021年3季度GMV已达83亿元,同比增长56.6%。
公司总部:中国-深圳
主营业务:行业研究报告、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商业计划书、IPO及再融资募投项目可研、细分行业尽调、产业园区规划等
客服热线:段先生13480610575,刘先生14776264685(微信+电话)
联系邮箱:WBZX2019@163.com
公众号:韦伯咨询、韦伯产业智库